科学家精神的事迹11篇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11篇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篇1

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 化 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作了好几次为-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 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荣誉。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篇2

很多同学都有自己崇拜的科学家,如:发明电话的诺贝尔;发明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发明孔灯的诸葛亮和发明固定连续摄影机的马莱……

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在爱迪生小时候,别人都叫他阿尔。小时候的阿尔很爱发问,常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很烦,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发问题的对象,如果他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满时就会亲自去实验,例如有一次阿尔看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他就问妈妈为什么母鸡总是成天坐在那里呢?妈妈就告诉他母鸡在孵蛋,阿尔便想如果母鸡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过了几天爸爸妈妈发现阿尔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当家人发现阿尔在孵蛋的时候每个人都捧腹大笑了起来……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做事情没有像爱迪生这样坚持不懈:每次,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一点点难处,心里就会想:管他呢,这题我回家再做!就这样,许多难题都是妈妈亲手帮我解决的,我根本没有去做。现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这几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哦!

#396127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篇3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6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30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40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396129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篇4

很多同学都有自己崇拜的科学家,如:发明电话的诺贝尔;发明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发明孔灯的诸葛亮和发明固定连续摄影机的马莱……

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在爱迪生小时候,别人都叫他阿尔。小时候的阿尔很爱发问,常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很烦,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发问题的对象,如果他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满时就会亲自去实验,例如有一次阿尔看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他就问妈妈为什么母鸡总是成天坐在那里呢?妈妈就告诉他母鸡在孵蛋,阿尔便想如果母鸡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过了几天爸爸妈妈发现阿尔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当家人发现阿尔在孵蛋的时候每个人都捧腹大笑了起来……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做事情没有像爱迪生这样坚持不懈:每次,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一点点难处,心里就会想:管他呢,这题我回家再做!就这样,许多难题都是妈妈亲手帮我解决的,我根本没有去做。现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这几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哦!

#396127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篇5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6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30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40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396129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篇6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那时,当官的可并不会显得威风,和平常人一样,只是分工不同。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仓颉这人挺聪明,做事又尽力尽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篇7

很多同学都有自己崇拜的科学家,如:发明电话的诺贝尔;发明原子弹的爱因斯坦;发明孔灯的诸葛亮和发明固定连续摄影机的马莱……

我崇拜的科学家而是发明了电灯的爱迪生。

在爱迪生小时候,别人都叫他阿尔。小时候的阿尔很爱发问,常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很烦,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发问题的对象,如果他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满时就会亲自去实验,例如有一次阿尔看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他就问妈妈为什么母鸡总是成天坐在那里呢?妈妈就告诉他母鸡在孵蛋,阿尔便想如果母鸡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过了几天爸爸妈妈发现阿尔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当家人发现阿尔在孵蛋的时候每个人都捧腹大笑了起来……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做事情没有像爱迪生这样坚持不懈:每次,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一点点难处,心里就会想:管他呢,这题我回家再做!就这样,许多难题都是妈妈亲手帮我解决的,我根本没有去做。现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这几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哦!

#396127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篇8

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朝统治者中有一部分人感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太落后,枪炮太差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会危及到清王朝的统治。因此,他们搞起洋务运动,购买外国的机器,办起一些工业来。

这时,曾经在美国留学过的爱国知识分子容闳提出了一项建议,希望清政府能不断地派学生到美国去留学,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容闳的用意,是让这些学生学成回国后,把中国搞得富强起来。热衷于搞洋务运动的一些官员,接受了这项建议,并奏请朝廷批准,接着,各省推选留学生。那时,各地都没有学过西方科技知识和外国语言文字的青年,所以必须挑选儿童,到美国去从头学起。

广东省挑中的儿童中,有一个名叫詹天佑的,他祖上是安徽省婺(wù)源县(今属江西省),后来移居广东。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詹天佑就出生在广东南海县。广东挑选留美儿童时,他正好11岁,年龄合格。他父亲是个茶商,和外界接触较多,愿意让他去,这在当时算是思想非常开通的。因为去遥远的美国读书,毕竟是件陌生的事。到那里去的华工,有不少病死异乡;留学生的命运究竟怎样呢?谁也不能保证。清政府怕负责任,要选中留学的儿童家长都签一份“出洋志愿书”,上面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就这样,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费留学生,于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登上轮船,出发去美国了。

1878年(清光绪四年)5月,詹天佑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门攻读铁路工程。他并不是一个死读书的学生,和美国学生很合得来,一起游泳、滑冰、钓鱼、打球。詹天佑尤其喜欢打棒球。当时,中国学生组织了一个中华棒球队,詹天佑就是这个队的队员。因为他棒球打得好,在耶鲁大学出了名。他还阅读了大量欧洲文学作品,但是,对自己的专业课程,丝毫也没有放松。一、二年级时,他获得过数学奖学金。毕业时,他又考了第一名。他写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码头起重机的研究》,很有学术价值。当时在中国驻美公使馆中工作的容闳,为了让一部分成绩优良的学生学得更好些,打算选派一些学生进美国陆海军学校深造。詹天佑被选中了。但是,美国政府不让中国学生学习军事,这件事只能作罢。正在这时,清政府忽然下令,把全部留学生撤回中国。这个消息对留学生是个很大的打击。因为这时全体留学生中,只有两人取得了学位。绝大部分人没有学完就回国,岂不是半途而废?清政府为什么做出这样荒唐的决定呢?原来,它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只准学生到美国去学习技术知识,而不肯让他们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专任留学生学监吴子登,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方针,对留学生的行动监视得很严。他一贯指责学生参加打球之类的运动,干涉他们的衣服式样更不准留学生进教堂,可是,留学生和美国的学生接触多了,生活方式渐渐受到了影响。他们总觉得,脑后拖着条辫子不太雅观,穿着长袍活动也不方便。有些学生提出,要像美国学生一样穿西服;胆子大一点的,甚至提出要剪掉辫子。这样一来,可惹下大祸了。留学生要穿洋人的服装,这还了得!尤其是那根辫子,清政府把它看做是自己统治权力的象征,要把它剪掉,岂不是想丢掉根本?如果这样,学了技术对清政府统治还有何用?为此,吴子登将这些事报告给清政府,说如果让这些学生成了异端,贻害无穷。清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留学生全部回国。詹天佑还算幸运,是取得学位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他抱着满腔的热情和希望,要把自己学到的本领献给祖国。

1881年7月,詹天佑和他的同学们回到祖国。10月间,他被派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原来清政府以为,大多数留学生没有完成学业,所以在国内让他们重新学习。詹天佑学的是铁路,竟派他去学轮船驾驶。詹天佑无法反对,便在水师学堂里认真学习。第二年6月,他以一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1月,就被派到“扬武”号军舰上担任驾驶官。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军舰开进马尾港,包围了福建水师。中国军舰却接到命令,不准先开火。于是,福建水师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詹天佑见情势危急,就对管带张成说:“法国军舰来了这么多,显然是想消灭我们。我们虽然接到不准先开火的命令,但也不能不做好应战准备。”张成也赞成这个意见,所以命令全舰士兵严阵以待。果然,法国军舰偷袭,“扬武”号军舰立即发炮回击,在闽江口与法国军舰激战近6个小时。这艘军舰上有5个学生,他们都学有所长,所以在战斗中技术操作非常熟练。詹天佑的表现尤其突出。在战斗中他毫不畏惧。当军舰中炮,有士兵落水时,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水中,仗着留学时学得的高超的游泳技术,一连救起了好几个人。但是,由于法国军舰多,中国舰队的指挥也不恰当,这一仗,中国水师的损失很大。

1881年,詹天佑忽然接到命令,要他离开福建水师,前往中国铁路公司工作。詹天佑高兴极了,铁路是他的专长,现在终于有了发挥他专长的机会。詹天佑被公司总办伍廷芳聘请为“帮工程师”,作为外国工程师的助手,参加修筑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在铺设唐津铁路的工程中,詹天佑直接到工地指挥施工,从早到晚,从不吝惜自己的精力。经过80天的努力,铺轨工程完成了。

这条铁路的关键性工程,是滦河铁路。1892年,这项工程开始。由于滦河河床的泥水很深,打桩难度很高。当时,英国的施工技术是世界第一流的,金达便决定由英国人喀克斯包工承建。可是施工时,还是遇到前所未遇的困难;加上施工时水涨流急,喀克斯失败了。在无法进展的情况下,他请日本人来帮忙。日本人的技术并不比英国人高明,对此也无能为力。喀克斯又只得再将工程包给德国。德国工程师采用了空气打柱法的新技术,但结果还是失败了。

詹天佑接受任务后,立即仔细研究了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和其他方面的资料,并且穿着工作服,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他发现,在这里打桩,确实难度极大,怪不得英、日、德三国工程师都失败了。经过反复比较,他选准了合适的筑桥地点,并决定用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施工。这种方法,在中国从未使用过,是否能成功没有把握。因此,詹天佑加倍小心,仔细计算。当潜水员潜入水底施工时,他常常站在现场的岸上,随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终于,这个新方法试验成功了。桥基工程顺利完成后不久,滦河大铁桥的工程也全部按期完成。这一成功,解决了唐津铁路的关键问题,詹天佑也因这次成功而名声大振。那些富有经验的外国工程师,不得不佩服这位初露才华的中国工程师。 1905年5月,詹天佑接受清政府的一项任命,担任由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以前,中国的铁路的建筑都是由外国人承包的,京

张铁路则是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重要干线。因此,詹天佑肩上的担子不轻。京张铁路全长200公里,并不算长。但是它要经过内外长城间的燕山山脉,沿途要穿越许多险峻的山岭。其中尤以南口到岔道城的“关沟段”最为险峻,工程十分艰难。詹天佑负责修建这条铁路的消息传开后,国内外许多人都认为,这条路不可能修成。接着,他便全力投入了筑路工程。当时中国非常贫穷,要花费大量的资本投入这条铁路,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詹天佑在筑路时,提出了三项修筑要求: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施工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找一条最合理的工程路线。詹天佑搜寻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还亲自访问沿线的居民。他冒着塞外的寒冷和风沙,骑着一头小毛驴,带着助手们在崎岖的山路上奔波。白天翻山越岭,测绘地形,晚上在油灯下核对资料,绘图计算。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京张路工程地区,取得了全部有关资料和数据,制定出三条线路方案,最后选择了最理想的一个。线路大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这给工程造成了无数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公处搬到工地上,与工程人员一起工作,及时解决难题。

八达岭是个天险,铁路经过这里,只能挖掘隧道。隧道深长难挖,詹天佑经过仔细考虑,决定采用分段施工和中距离凿进的方法。分段施工,就是分别从计划的隧道的两端向中间同时凿进;中距离凿进法,则是在计划的隧道中段上面开一口大井,直达隧道的深度,然后再向洞的两端开凿。采用这种方法,时间快,但是必须做到十分精确,为了保证精确无误,詹天佑总是亲自定线、定位,甚至检查每个炮眼的直径、距离和位置。过八达岭,全用隧道是不可能的。隧道只能有一定的长度,还需要设法使火车安全地爬上八达岭,这就需要解决坡度大的难题;尤其是青龙桥地段,山多坡陡,火车爬上来既困难又危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詹天佑做出了一项创造:他运用“折反线”的原理,设计出了一段“人”字形的线路,使火车沿着斜的陡坡上山;经过一段距离后再折返,朝另一方向斜着爬坡。这样就降低了坡度,不用挖隧道,由两台机车一拉一推,就可以使列车安全上坡。经过詹天佑和全体技术人员、工人4年的辛勤劳动,京张铁路终于在1900年8月全线竣工,比计划提前了两年,还剩余了28万余两白银。这条200公里长的铁路,共有4条隧道,总长1700多米,架桥125座,涵洞200多个,动土石2亿立方,工程是十分浩大的,当时有人称赞它是“祖龙望而夺气”,意思是说,造万里长城的秦始皇看到这条铁路,也要被吓倒的。詹天佑出生在广东,前来参观的广东代表兴奋地向他祝贺说:“詹总办独运匠心,不借助外国人一分一毫的力量,造好了这条铁路,为中国人扬眉吐气。”詹天佑听了这些赞扬的话,谦虚地回答:“这是造铁路的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力量。”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因病去世,年仅58岁。他在世上的时间不算长,但在中国铁路做出的贡献,却是十分巨大的。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篇9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6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30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40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396129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篇10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2015年10月20日上午我校隆重举行了“走进张衡、走进科学”活动。

市科技馆馆长一行数人带着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自动记里鼓车等模型及有关科技图片,在鼓乐声中来到我校,受到我们师生热烈欢迎。

在科技馆领导讲话中,首先介绍了张衡的事迹:张衡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他一生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给人类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张衡不仅是南阳人的骄傲,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领导讲话也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张衡对科学的态度,让我市出现更多像张衡一样的人才,为人类造福。最后也为我校提出了建议:应在小学生学习科学方面多下功夫,像这种有意义的活动要适当的经常举行,从而达到“让小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拥有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的目的。

活动中学生代表也明确表示:要做一个崇尚科学的新一代,担负起新世纪的重任,沿着张衡的足迹,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去梦想将来有朝一日,能登上科学殿堂,摘取科学皇冠上最闪亮的明珠;梦想能在金碧辉煌的颁奖大厅中,身着漂亮的礼服款款走上主席台,接受诺贝尔奖章。

随后,我校四、五年级的学生有秩序地参观了科技图片展,他们时而聚精会神,时而啧啧称赞,时而静静沉思,时而议论纷纷,完全沉浸在科学殿堂之中了。

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拓展我们的眼界和知识面,而且能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使张衡精神走进我们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激励我们十五小的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科学家精神的事迹篇11

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不正是我们必须发扬的科学精神?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是什么令科学家对科学探索如此痴迷?是为科学,为人类甘愿付出一切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居里夫人在那个破木棚里,既是学者,也是苦工,她以惊的毅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忘我工作,从数吨的沥青油矿渣找到了新的元素钋;从3吨铀矿渣中犹如大海捞针般的提纯出0.1镭。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与健康。居里夫人这种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啊!是什么令科学家流芳百世?是那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两弹元勋王淦昌为了研制自己国家的原子弹、氢弹,放弃了许多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从19611978年,隐姓埋名了17年之久,为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材料二: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小试牛刀分析:材料一中三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材料二中三个和尚互相推诿,不往一处使劲,没水喝。找出分歧点: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材料一:春节将近,中国各地年夜饭预订火热非凡,不少星级酒店纷纷挂出年夜饭“客满”的招牌。记者23日在苏州采访时了解到,该市近日惊现38万天价年夜饭,这也是目前国内价格最高的年夜饭。

推荐访问:事迹 科学家 精神 科学精神的人物事迹 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事例 中国近现代科学家精神事迹 关于科学家探索精神的事例 科学家的事迹简短 科学家精神的内容 著名科学家的事迹 伟大的科学家的人物事迹 中国科学家精神事迹 体现科学家精神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