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14篇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14篇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1

2020年即将来临之际,一场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病,从武汉一个不起眼的海鲜市场之中,疯狂的肆虐开来,截止2020年1月28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确诊2984例,死亡82例。面对这样的数据,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心中为之一震,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已不仅是政府部门或者医务工做作者的事情,它与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病抗击战中,涌现出了一幕幕令人动容的画面:有的医护人员瞒着家人,主动请缨走向战场;有的在防护服下连续密封8小时,任汗水滴淌也不下火线;有的坚守了432个小时,夜以继日的救治病患……但在厚重的防护服下,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也有自己温馨的家,但他们依然选择了走上前线。一位一线医生说:“其实我也害怕,但我必须冲在第一线,给患者活下去的希望!”

我们看到,在医护人员奋战一线的同时,各行各业的人已经行动起来,共同汇聚起守望相助的温暖希望,有的在镜头之内,有的镜头之外,但他们的努力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这场战争中,如一道光芒,将温暖撒入每个人的心中。

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2003年非典爆发之时,他奔赴疫区,主持我国“非典”,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然而,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抗击中,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就是84岁的钟南山教授。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他的工作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看到他在防疫前线的照片,顿时令人肃然起敬。84岁,不顾个人安危,再战防疫前线,给全国人民吃下一颗定心丸,向钟南山院士致敬!

抗疫一线工作者在前方攻坚克难,我们每个人也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我们应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良好习惯,这不仅是我们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更是对抗疫一线工作者的支持。

让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度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2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3

2020年一个特殊的数字,在这一年新型肺炎的到来给整个中国蒙上了一层阴影,它就像一朵“黑云”笼罩着中华大地, 突发的疫情,让这个冬天的寒冷无限延长。 但我们没有退缩,众志成城,各行各业用自己的行动去抗击疫情。

医院里,医生们不停的穿梭在病患之间,不少医护人员因此患病,但她们没有一个人会退缩,勇敢奔走在疫情一线,不会因为病人的病情而远离他们,反而细心地照顾他们;在武汉医护人员不足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医院纷纷组织医护人员前来援助,没有一个人退缩,甚至是军区医院也全员出动,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84岁高龄的钟南山老先生也毅然投身于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网上有这样一张图片,钟南山老先生在飞机上睡着了,桌子上还放着他在研究的疫情资料......他们,选择在疫情抗战的第一线为我们保驾护航。

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为这次抗击疫情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即使现在的出行很不方便,也没有人去抱怨,不少企业家、明星、海外华侨都在为一些重疫情区捐款,有物资的捐物资,再由专人开卡车运往重疫情区。爱与善良无关阶层、无关贫富,在灾难面前,他们都是大美之人。

中国,这是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在这个美好的国度,纵使每个人力量薄弱也可汇成江海。我希望我们每一名中学生都能安心呆在家里,关注疫情,心系前方安危;不聚会不出门,不给国家添乱;按部就班,努力学习,砥砺奋进。这便是我们最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不辜负无数人的奉献与期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新型肺炎的“黑云”终会消散,武汉终归安宁!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4

“全省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第一时间担起责任、赶赴现场!”官旭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官旭华今年49岁,是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所长。2004年,官旭华博士毕业后进入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工作,成为所里引进的第一名女博士。H5N1、甲流、H7N9……官旭华一直战斗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

传染病的暴发具有不可预测性,官旭华始终认为,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病毒传播是静悄悄的,我们都需要警惕。”上任之后,她首先完善了湖北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3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湖北省培训了70余名传染病防治的专业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官旭华曾经连续工作72个小时,又熬了十几个通宵,有时候她刚回到家,一个紧急电话打过来便又立马出门,“疫情就是考验,我必须冲锋在前。”

前期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深入一线隔离病房。为防止病毒流出,官旭华做调查时带进隔离病房的调查物件都不允许再带出来,她将团队成员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人进入现场,将调查结果写在纸质个案流调表上,透过病房玻璃,病房外第二梯队的人用手机拍照,再将照片传给后方第三梯队的人录入电脑。

为节约防护物资,一套防护装备官旭华一穿就是六七个小时,防护服内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这样,她和她的团队第一时间调查清楚病例的基本信息、病史、接触史、就诊史等诸多关键信息,为疫情研判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详细而准确的流调信息。

除了完成传染病防治研究所的日常工作,湖北省各地市州上报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后,她也要前往现场调查。当相关地市州防控工作步入正轨,她又马不停蹄赶回武汉。同事们怕她累倒,劝她不要这么拼命,她说:“疫情一天不结束,我就一天无法安心睡觉。”

现在,官旭华团队里有75人,许多“80后”研究人员已经成为骨干,去年,她的团队还招了两名“95后”年轻人,“他们有的虽然没有直接面对过传染病防控工作,但是这次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看到团队里的年轻人在不断成长,她感到很欣慰。

下一步,官旭华还要对人群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从事了十几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官旭华感触深刻,“我们对很多病毒了解得很少,人类要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5

在湖北省天门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机动队检验组,有这样一个特别的身影:她并非该中心职工,工作单位远在广东,春节回到家乡湖北后得知疫情形势严峻,她毅然选择就地支援,临时加入检验组,参与抗击疫情的斗争。她就是广东东莞市常安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钱珊英。

44岁的钱珊英是湖北天门市蒋湖农场人。1月23日,她和丈夫带着女儿驾车从广东回到蒋湖农场老家过春节。不料受疫情影响,本打算赶回广东工作的她无法出行。

“很多地方医务人员紧缺,而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却在老家不能出力,这怎么行?”钱珊英在家里坐立难安,“身在湖北,请求就近支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钱珊英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家人都表示赞同。她的丈夫说:“与其在家里干着急,不如去一线支援,这样你心里也踏实些。”

“目前,我被疫情阻隔在家乡湖北天门,请求就近支援天门市疾控中心工作。”钱珊英向常安医院写下请战书,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她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天门市疾控中心,表达了自己想要支援前线的想法,市疾控中心当即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

随着疫情的变化,专业检验人员愈发紧缺。经过慎重考虑,2月9日,天门市疾控中心致电钱珊英,邀请她加入检验组。来到疾控中心后,钱珊英开展疫病样本化验检测、核对样本、开展体系配置、结果分析……10余道工序,她与组内其他人员一道,严格按规程检测。

与病毒样本打交道,而样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感染源,钱珊英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和其他成员一起完成将近200份样本检测。虽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但她仍然干劲十足。

“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害怕不退缩,这场战役一定能打赢。”钱珊英坚定地说。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社区防控一线和各行各业万千的普通工作者尽职担当,奋勇向前。

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白衣做战袍,在最危险的阵地上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危重症病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医生护士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个多月。

“女汉子”们不仅要负责翻身、拍背、吸痰,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即使是拉着60斤重的氧气罐也是健步如飞。

尽管每天的工作环境危险大、责任重,但重症监护室的全部48名护士轮流倒班,24小时守候在危重病人身边。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57岁的女军医江晓静已经和同事们奋战了1个多月。1月4日,医院感染科收治了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随后几周,发热门诊的数量迅速攀升。有着34年从业经历的江晓静感到一场战役即将来临,原本过完春节就该退居二线的她第一时间又冲上了第一线。

重症病房是最危险的“红区”。沿着这条不长的楼道,江晓静记录下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状况、检测指标和治疗方案。疫情发生以来,在江晓静的医院和她一起奋战的战友已经增加到100多人,微信群里记录着各个科室的紧急增援,而这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则见证着她们不分昼夜的工作。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社区的干部们争分夺秒摸底排查、协助转运患者,拉起了联防联控保护网。

夏兰兰是武汉市新洲区汽渡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所在的社区共有1892名居民,对发热人员进行摸底排查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几经劝说,董女士终于同意去检测。由于她的孩子都在外地,夏兰兰约好救护车陪着董女士一起,安置好她,已经是凌晨2点多。每天都要与发热人员打交道,夏兰兰说,也不是不担心,但只有自己淡定了,居民们才能安心。这是工作,也是责任。

“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需要新一批的方舱医院尽快投入使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电力员工们全力投入到了用电设施的保障工作中。

在武汉江岸区的红桥工业园内,陈世雄和他的班组成员正在为新建的长江新城方舱医院搭建用电设备。昨天(2月15日)半夜接到指令后,他们需要在今天一天时间内完成整个园区的供电送电,保证2月17日就能收治病人。从大年三十开始,陈世雄先后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应急照明和低压电源保障工作。短短20多天,这已经是他和同事们接到的第4个建设项目了。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7

武汉严重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个寒假注定过得不安稳。西乡也不例外,这座有着“小江南”之称的小城,像是被人突然按下了暂停键,原本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现如今仿佛消失了一样;原本热热闹闹的公园和广场也变得冷冷清清;原本可以和亲戚朋友一起聚会欢度春节,而现在只能呆在家里“望门兴叹”……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种病毒潜伏期长,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被传染的可能性极大。在重大疫情面前,最先挺身而出的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患者筑起生命防护之堤,让大家仿佛看到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希望。白衣天使们恪尽职守、临危不惧,穿梭在生死之间,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他人的生命。

在这个战场上,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80多岁的老爷爷钟南山院士。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挂帅亲征,奔波在抗战一线,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真令人佩服!

我们也要像钟南山那样,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刻苦钻研的人。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当我们遇到困难,要勇往直前,用知识战胜困难。

我坚信这次疫情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必将战胜攻克,正所谓“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面对疫情,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听从指挥,做好安全防护,尽量避免出门游玩,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添乱,为这次打赢疫情战役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8

今年春节期间,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已贯穿全球,出现在很多国家,尤其是武汉特别严重。电视里面播放的都是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这个假期我们不能出门,更不能下楼玩耍,马路上的人和车寥寥无几,为了安全起见,许多店铺也都关门了。

我每天要向老师汇报身体情况,爸爸妈妈也像我一样,每天也要向单位汇报身体情况。通过电视的宣传报道,我知道要抑制病毒在家就要做到勤洗手、多锻炼、少熬夜,做好个人卫生、提高免疫力,这就是我们小学生可以为国家做的最大贡献。只要少有一个人感染,医务人员就会减少一份负担、一份危险。

今天在家观看了班主任分享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答小朋友二十问》宣传视频,通过学习,我对新型病毒的由来和个人防护有了更多的认识。冠状病毒因为形状长的像花冠,因此得名“冠状病毒”。虽然它长的像花,但是它却通过破坏人类的身体去繁殖自己的后代。而且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不勤洗手、不戴口罩就会被感染。现在离它最近的人就是医护工作者和不做防护的人。新型病毒通常藏在人的鼻涕和口水里,只要两个人面对面打喷嚏、咳嗽就会被传染。所以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这样病毒就不会在我们身上安家了。做好这些的同时,还要吃熟食、喝开水。有人说晒大阳、多吃醋可以杀死病毒,通过学习,我知道这样并不能有效杀死病毒,而75%以上的酒精可以杀毒。

现在我在家里饭前便后都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而且坚持运动,一方面按照体育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坚持做仰卧起坐、俯卧撑、抱头蹲起等,另一方面我还坚持骑动感单车,让我的身体变的棒棒的,不让病毒靠近。

钟南山爷爷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研发疫苗,我以后也要做一个像钟南山爷爷那样有知识的人,当病毒来临的时候,用知识去战胜困难。原来我上课总是爱搞小动作,思想开小差,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克服这些问题,做一个爱学习、爱运动的小学生。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9

虽是暖冬,街道上却是行人稀少。微风拂面,街边红灯笼随风摇摆,今年春节,既热闹又冷清。

屋内,我盘坐在房间的窗台上,手中的手机不断更新着实事新闻。我随意打开一个链接,却是“血雨腥风”的,“新型冠状病毒”已致死亡41例,疑似的和确诊的更是数不胜数,布满了整个大中国,看到这儿,我不寒而栗。打开下一个链接,是利用高科技治愈了许多人,看到一张图片是几位穿着隔离服的医护人员和治愈病人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原本眉头紧缩的我也露出了笑容。

“晨依!”听到妈妈在叫我,瘫在窗台上的我爱搭不理。“老妈去超市买些蔬菜水果,你在家好好待着啊,别乱跑!”一向懒散的我为什么不待在家里看看手机而要跑出去玩呢,又不搭理,低头继续看手机,就把目光又放在了手机上,再想想,不对劲。我像“鲤鱼跳龙门”一样一跃而起,跑出去双手叉腰,拦住正准备出门的妈妈,用一种小大人的语气对妈妈说:“妈妈,你知道现在又开始了那一场战争吗?”“战争?知道啊,不就是病毒嘛。对了,你突然问我这个干嘛?”

老妈风轻云淡的态度让我非常不满:“那你知道你要怎么保护自己吗?”我一边说着,一边跑回房间拿出一个未开封的一次性医用口罩。

“不就是个口罩嘛,没那个必要吧,福建也没像湖北武汉那么严重,没必要一上街就戴个口罩,多浪费!”听到这儿,我更生气了,老妈却头也不回的想要走,却被我一把揪住了。“福建都10例确诊了,整个大中国都沦陷其中了,已经致死41人啦,你还无动于衷吗?”“那些人不都被隔离起来了吗?怕什么?”妈妈脸上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没法子,对老妈只能使出我的杀手锏——悲情:“病毒感染后有潜伏期,不是被感染了就会立马发病,发病后会有发烧、四肢无力、呕吐等症状,可难受了。还有那些白衣天使,大年三十奋战在一线上,你总不能去给人添些麻烦吧。再说,我也不希望你离开我!”说到这儿,我对老妈眨了眨眼,做欲哭状。

老妈看着我红红的眼眶,接过口罩,默默地带上。

临走前,不放心老妈,便再唤了一声,老妈转过头来。还好,口罩依旧规规矩矩地待在老妈脸上,我便欣然地回房间去了。

打开窗户,微风拂面。我在心里祈祷着:愿专家们早日研发出对付“新型冠状病毒”的妙方,消灭病毒;愿病毒感染者,战胜病魔,早日康复;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国泰民安!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社区防控一线和各行各业万千的普通工作者尽职担当,奋勇向前。

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白衣做战袍,在最危险的阵地上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危重症病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医生护士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个多月。

“女汉子”们不仅要负责翻身、拍背、吸痰,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即使是拉着60斤重的氧气罐也是健步如飞。

尽管每天的工作环境危险大、责任重,但重症监护室的全部48名护士轮流倒班,24小时守候在危重病人身边。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57岁的女军医江晓静已经和同事们奋战了1个多月。1月4日,医院感染科收治了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随后几周,发热门诊的数量迅速攀升。有着34年从业经历的江晓静感到一场战役即将来临,原本过完春节就该退居二线的她第一时间又冲上了第一线。

重症病房是最危险的“红区”。沿着这条不长的楼道,江晓静记录下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状况、检测指标和治疗方案。疫情发生以来,在江晓静的医院和她一起奋战的战友已经增加到100多人,微信群里记录着各个科室的紧急增援,而这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则见证着她们不分昼夜的工作。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社区的干部们争分夺秒摸底排查、协助转运患者,拉起了联防联控保护网。

夏兰兰是武汉市新洲区汽渡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所在的社区共有1892名居民,对发热人员进行摸底排查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几经劝说,董女士终于同意去检测。由于她的孩子都在外地,夏兰兰约好救护车陪着董女士一起,安置好她,已经是凌晨2点多。每天都要与发热人员打交道,夏兰兰说,也不是不担心,但只有自己淡定了,居民们才能安心。这是工作,也是责任。

“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需要新一批的方舱医院尽快投入使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电力员工们全力投入到了用电设施的保障工作中。

在武汉江岸区的红桥工业园内,陈世雄和他的班组成员正在为新建的长江新城方舱医院搭建用电设备。昨天(2月15日)半夜接到指令后,他们需要在今天一天时间内完成整个园区的供电送电,保证2月17日就能收治病人。从大年三十开始,陈世雄先后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应急照明和低压电源保障工作。短短20多天,这已经是他和同事们接到的第4个建设项目了。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11

在湖北省天门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机动队检验组,有这样一个特别的身影:她并非该中心职工,工作单位远在广东,春节回到家乡湖北后得知疫情形势严峻,她毅然选择就地支援,临时加入检验组,参与抗击疫情的斗争。她就是广东东莞市常安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钱珊英。

44岁的钱珊英是湖北天门市蒋湖农场人。1月23日,她和丈夫带着女儿驾车从广东回到蒋湖农场老家过春节。不料受疫情影响,本打算赶回广东工作的她无法出行。

“很多地方医务人员紧缺,而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却在老家不能出力,这怎么行?”钱珊英在家里坐立难安,“身在湖北,请求就近支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钱珊英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家人都表示赞同。她的丈夫说:“与其在家里干着急,不如去一线支援,这样你心里也踏实些。”

“目前,我被疫情阻隔在家乡湖北天门,请求就近支援天门市疾控中心工作。”钱珊英向常安医院写下请战书,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她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天门市疾控中心,表达了自己想要支援前线的想法,市疾控中心当即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

随着疫情的变化,专业检验人员愈发紧缺。经过慎重考虑,2月9日,天门市疾控中心致电钱珊英,邀请她加入检验组。来到疾控中心后,钱珊英开展疫病样本化验检测、核对样本、开展体系配置、结果分析……10余道工序,她与组内其他人员一道,严格按规程检测。

与病毒样本打交道,而样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感染源,钱珊英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和其他成员一起完成将近200份样本检测。虽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但她仍然干劲十足。

“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害怕不退缩,这场战役一定能打赢。”钱珊英坚定地说。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12

过年的时候在我们全国范围内里爆发了一种新型病毒,是什么呢?这种新型病毒的名字叫做叫做,新型冠状病毒。

我们可不要小瞧他呀,他甚至比以前的非典还要厉害呢。虽然他现在获得这种病的人,死亡的人并不多,但是他一旦附在了人的身上,就难逃病魔了。

我们平时也要注意,特别是我们学生在外出旅游的时候,避免众多人群,要带上一次性口罩,因为如果你反复戴口罩的话,病毒可能会吸附在口罩上,我们也一定要正确的佩戴口罩,戴口罩时不要用手去碰口罩的内部,直接双手拿口罩,两侧戴在耳朵上就可以了。虽然我是不太喜欢戴口罩,因为戴口罩的话无非是太大或太小,再不然的话就是太闷了,遮住眼睛不好呼吸,虽然这种感受很不舒服,但是为了确保安全,我们一定要出门戴口罩,而且没事的时候不要成天旅游,你没事就不要出门旅游,别在那瞎转悠,为啥呢?因为电视上说,有一个医生出门旅游的时候就被感染了,并现在还在整治呢,我们也是,旅游是旅游,治病是治病,他俩虽然不能弄到一块,但但是旅游弄到治病上的话,那就弄到一块儿了。

我们一定要防着病,而且要勤洗手长换口罩,还要经常给屋内通风通风换气,使我们屋内的空气更好地流动,更加新鲜,呼吸起来也不会有病毒传染。

这个年吧,虽然有了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呢,我们的白衣天使医生护士们也不甘落后,他们正研制着疫苗呢,希望下一年来临之前把疫苗研制出来,让患上病毒的人们早早的解脱病毒的痛苦。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13

“全省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第一时间担起责任、赶赴现场!”官旭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官旭华今年49岁,是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所长。2004年,官旭华博士毕业后进入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工作,成为所里引进的第一名女博士。H5N1、甲流、H7N9……官旭华一直战斗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

传染病的暴发具有不可预测性,官旭华始终认为,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病毒传播是静悄悄的,我们都需要警惕。”上任之后,她首先完善了湖北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3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湖北省培训了70余名传染病防治的专业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官旭华曾经连续工作72个小时,又熬了十几个通宵,有时候她刚回到家,一个紧急电话打过来便又立马出门,“疫情就是考验,我必须冲锋在前。”

前期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深入一线隔离病房。为防止病毒流出,官旭华做调查时带进隔离病房的调查物件都不允许再带出来,她将团队成员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人进入现场,将调查结果写在纸质个案流调表上,透过病房玻璃,病房外第二梯队的人用手机拍照,再将照片传给后方第三梯队的人录入电脑。

为节约防护物资,一套防护装备官旭华一穿就是六七个小时,防护服内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这样,她和她的团队第一时间调查清楚病例的基本信息、病史、接触史、就诊史等诸多关键信息,为疫情研判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详细而准确的流调信息。

除了完成传染病防治研究所的日常工作,湖北省各地市州上报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后,她也要前往现场调查。当相关地市州防控工作步入正轨,她又马不停蹄赶回武汉。同事们怕她累倒,劝她不要这么拼命,她说:“疫情一天不结束,我就一天无法安心睡觉。”

现在,官旭华团队里有75人,许多“80后”研究人员已经成为骨干,去年,她的团队还招了两名“95后”年轻人,“他们有的虽然没有直接面对过传染病防控工作,但是这次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看到团队里的年轻人在不断成长,她感到很欣慰。

下一步,官旭华还要对人群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从事了十几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官旭华感触深刻,“我们对很多病毒了解得很少,人类要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新型冠状病毒英雄事迹作篇14

过年的时候在我们全国范围内里爆发了一种新型病毒,是什么呢?这种新型病毒的名字叫做叫做,新型冠状病毒。

我们可不要小瞧他呀,他甚至比以前的非典还要厉害呢。虽然他现在获得这种病的人,死亡的人并不多,但是他一旦附在了人的身上,就难逃病魔了。

我们平时也要注意,特别是我们学生在外出旅游的时候,避免众多人群,要带上一次性口罩,因为如果你反复戴口罩的话,病毒可能会吸附在口罩上,我们也一定要正确的佩戴口罩,戴口罩时不要用手去碰口罩的内部,直接双手拿口罩,两侧戴在耳朵上就可以了。虽然我是不太喜欢戴口罩,因为戴口罩的话无非是太大或太小,再不然的话就是太闷了,遮住眼睛不好呼吸,虽然这种感受很不舒服,但是为了确保安全,我们一定要出门戴口罩,而且没事的时候不要成天旅游,你没事就不要出门旅游,别在那瞎转悠,为啥呢?因为电视上说,有一个医生出门旅游的时候就被感染了,并现在还在整治呢,我们也是,旅游是旅游,治病是治病,他俩虽然不能弄到一块,但但是旅游弄到治病上的话,那就弄到一块儿了。

我们一定要防着病,而且要勤洗手长换口罩,还要经常给屋内通风通风换气,使我们屋内的空气更好地流动,更加新鲜,呼吸起来也不会有病毒传染。

这个年吧,虽然有了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呢,我们的白衣天使医生护士们也不甘落后,他们正研制着疫苗呢,希望下一年来临之前把疫苗研制出来,让患上病毒的人们早早的解脱病毒的痛苦。

推荐访问:英雄事迹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事迹 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人物事迹 新型冠状病毒人物事迹 新型冠状病毒著名人物事迹 新型冠状病毒令人感动的人物和事迹 新型冠状病毒先进事迹 关于抗战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故事 新型冠状病毒有关的英雄事迹 新型冠状病毒中的英雄事迹 新型冠状病毒期间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