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由来简短11篇

惊蛰的由来简短11篇

惊蛰的由来简短篇1

蛰,虫子的意思。惊蛰,春天到了,春雷惊醒了冬眠的虫子。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惊蛰的由来简短篇2

1、惊蛰养生粥之淡菜粳米粥

做法:淡菜50克,粳米150克。将淡菜洗净,粳米除去杂质,洗净。将淡菜、粳米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开,然后改用文火熬煮30~40分钟,待粥熟后即成。

功效:淡菜是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的重要食物。淡菜与粳米做粥以粳米补中益气、健脾益胃之功,加以淡菜补肝益肾之力,故可补五脏,适宜春季养生食用。

2、惊蛰养生粥之猪肝瘦肉枸杞叶粥

做法:大米150克,猪肝100克,瘦肉200克,枸杞叶150克,姜丝3g。枸杞叶择洗干净,猪肝、瘦肉切片,瘦肉用少许生粉腌制5分钟;大米淘洗干净,锅中加入1500ml清水,用大火烧开后,加几滴色拉油,倒入大米,沸腾后改用小火熬制20分钟。改大火放入姜丝、猪肝、瘦肉,再倒入枸杞叶,煮滚两分钟,加入盐和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枸杞补养肝肾、益精明目。猪肝有护肝、养血、明目的作用。瘦猪肉有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的作用。本粥养肝阴,清肝热。用于肝阴不足,症见视物不清,或风热目赤、眼涩流泪,亦可用于夜盲症、眼结膜炎、视力减退等属肝阴不足、肝经有热者。

3、惊蛰养生粥之生姜粥

做法:鲜生姜6克,红枣2枚,粳米(或糯米)100克。将生姜洗净,切片,红枣洗净,粳米(或糯米)淘洗干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置于大火上烧沸,再改用小火煮熟即成。

功效:这道粥暖脾胃,散风寒。但生姜不能用食过多,以免口干、喉痛、便秘等症出现。另外外感风热、暑热实邪、阴虚内热者忌食用。

4、惊蛰养生粥之山药玉米粉粥

做法:山药粉15克,粳米100克,玉米粉15克。将粳米淘洗干净,下锅煮粥,同时把玉米粉、山药粉用冷水调和,待粥将成时,加入山药、玉米粉,再略煮即成。

功效:有健脾补气的功效。

5、惊蛰养生粥之菠菜粥

做法:菠菜100克,粳米100克。取新鲜连根菠菜,洗净后用手撕开。粳米淘净,加水煮粥至米烂汤稠,临熟放入菠菜,加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菠菜粥具有补血、止血、和血、润肠的效用。适宜于缺铁性贫血、衄血、便血、坏血病以及大便涩滞不通等症的食疗。

6、惊蛰养生粥之小米山药红枣粥

做法:取小米100克,山药70克,红枣10枚,白砂糖15克。将小米用清水浸泡15分钟;将红枣用清水泡胀、去核;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然后将准备好的红枣和山药块放入用白砂糖调成的糖水中腌制30分钟。最后将小米、山药块、红枣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一起熬煮至小米烂熟即可食用。

功效:小米性微温,有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山药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适合各种体质的人食用。大枣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心悸失眠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将小米、山药、红枣一起熬粥食用,可以达到补中益气、养肝的作用。

7、惊蛰养生粥之芹菜粥

做法:芹菜40克,粳米50克,葱白5克,花生油、盐、味精若干。将芹菜洗净去根。锅中倒入花生油烧热,爆葱,添入水、米、盐,煮七成熟成粥,再加入芹菜煮至粥熟,调味精即可。

功效:平肝清热凉血,化湿,利大小便。平素脾肾阳虚者不宜食用。

惊蛰节气养生喝什么粥?除了以上养生粥外,像大枣粥、牛奶粥、燕麦粥等也适合此节气食用,早上记得要常煮粥哦!

惊蛰的由来简短篇3

民俗传承

梨,唯一在二十四节气(惊蛰)中占一席之地的水果,古人称梨为“果宗”。现在我们吃梨,通常是洗净就吃。但在古时,尤其在唐朝,梨是要蒸着吃的。无论生吃或熟食,惊蛰日吃梨,是一种寓食于节的民俗传承。

天气因素

惊蛰时期,天气明显变暖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效果。早上起来或饭后,一人一只,能明显解除咽喉干、痒痛、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有的家长借机还要给子女们讲一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惊蛰的由来简短篇4

2022年3月5日 星期六

农历:2022年二月 (小) 初三 属虎

岁次:壬寅年 癸卯月 丁巳日

冲煞:沖猪(辛亥)煞东

十二值日:满执位

宜:塑绘,开光,订盟,纳采,裁衣,合帐,冠笄,安机械,会亲友,纳财,开市,立券,交易,安床,竖柱,上樑,结网,栽种,解除,经络

忌:作灶,出行,入宅,安葬

惊蛰的由来简短篇5

原则一:夜卧早起去“春困”

惊蛰时节,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上醒来比任何一节气都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春季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可以出去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还有助于消除疲劳,培补阳气。在出门散步活动的时候,可以配合着摩擦双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人体疏通气血,生发阳气。

春季常说“夜卧早起”,这里的夜卧并非指熬夜到凌晨才睡觉。春季时节昼长夜短,等到天黑时候已经较晚了。因此古时的“夜卧”其实是指天黑不久便睡觉,大约现代七点-八点左右。所以“夜卧早起”是提醒人们早睡早起。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养肝血最好的方式。

原则二:春捂养阳防疾病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发陈,也就是推陈出新的意思。

春天的时候,冬藏了许久的阳气终于开始生发,让原本躲在体内深处的寒邪、瘀滞、风邪等等陈疾,被此时初生的阳气给顶了出来,由内而外的发散。从而也使新鲜的、轻盈的能量在体内生机勃勃的生长,焕发新的光彩。

我们此时要做的事情,就是顺着这股生长力,让体内那些陈疾宿毒给彻底发出来清除掉,为身体腾出位置,让阳气自由生长。

惊蛰过后春暖花开,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最容易容易会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说流感、犯鼻炎等等;同时患有鼻炎的人,别到处乱晃,尤其是花粉多、灰尘多的地方,否则鼻炎很容易反复发作的。

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惊蛰属肝病的高发季节。

惊蛰时节的气候乍暖乍寒,变化无常, 在气温上升或是出汗的时候,不要立刻脱去过多的衣物,防止人体受寒而导致体质下降,从而遭受各种春季流感病毒的侵袭,引发疾病。

特别提醒下着裙装的女生,如气温太低,尤其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由于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因此,此时节在穿着上还是要注意保暖,以“捂”为主。

原则三:饮食清淡多吃梨

中医学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中医讲:"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令五脏和平。日常饮食要清淡健脾护肝,少酸多甜多吃些水果缓解春燥。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诸如春笋、韭菜、菠菜、芹菜、鸡、蛋、牛奶、鸭血、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枸杞、蜂蜜等食物;油腻的食物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尽量少喝酒等。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吃梨不仅清火去热,还能滋润心肺,让身体抵抗外界病菌的能力更强,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原则四:初春运动宜适量

经过一个冬季,身体各脏器的功能仍处在比较低的状态,四肢关节、肌肉还处在“苏醒前期”,所以初春的运动只要将身体舒展开就好。

1、多伸懒腰

伸懒腰是最为健康的运动方式,坐办公室的人们可以多做。感觉到疲劳的时候,伸懒腰能够醒神,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你排毒。

2、放风筝

不少人的工作都是有双休日的,春季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给人很清新的感觉。这个时候应该适当适当出门走一走,比如说在双休日带上家人或者说约上好友去放风筝。放风筝需要跑动,既能够帮助你活动筋骨,还能够舒发阳气,让你的身体变得强健一些。

另外,放风筝的时候,还能看到自然风景,有助调节心情,释放自己的压力。

3.散步

散步可以最简单的运动方式,吃完晚饭去散步,并且散步的时候配合拍拍双手,有助疏通全身的气血,生发阳气,帮助你保健身体。专家认为:健步而行,让腿、背、腹、臀各部位大肌肉群交替收缩和放松,逐步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肺脏得到清洗通畅,身体也逐渐调整好了。

惊蛰节令养生,离不开精神的调养和饮食的调配。在情绪上要忌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饮食上要依据自身的体质,以此来调补阴阳盛衰。做好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工作,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度过一个美好的生活。

惊蛰的由来简短篇6

一: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还没有到惊蛰节气就已经出现了打雷、降雨的天气了,那表示在后期主要是以低温阴雨天气为主,并且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而这样是不利农作物的种植和收成的。因为惊蛰节气一到,农民就要开始忙着春耕了。而这个期间如果天气持续低温、阴雨,那对于农民春耕是不利的,同时低温天气还会导致农作物发芽、播种推迟,自然生长周期会受到影响,产量当然就会不高了。

二: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

这是在高山地区所流传的一句农谚,其意思是说在惊蛰节气前就提前打雷下雨了,那对于高山地区的农民来说是好事情。因为山区的农田地势高一些,而这样的地势也是有优势的,那就是利于其储水和排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三: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这句农谚很好的描述了农忙的景象,每年到了惊蛰节气以后,就会开始响春雷了,而这个时节正值“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了,雨水也增多了,这也就意味着农民朋友要开始春耕农忙了。

四:惊蛰闻雷米似泥

这句农谚的字面意思很简单,说的是在惊蛰节气这天开始出现打雷、下雨的天气现象,那预示着这一年的粮食会大丰收。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在惊蛰这一天就应该打,毕竟“春雷响,万物长”,在惊蛰节气当天打雷了,那也表示这一年的节气是准时无误,这样预示着今年风调雨顺。

惊蛰的由来简短篇7

惊蛰节气到来,这个节气万物复苏。而且惊蛰时节的时候,温暖的天气刚刚回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在中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古时候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一整年之中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有很好的寓意。

惊蛰的由来简短篇8

春天的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惊蛰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我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的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

惊蛰的由来简短篇9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抒发内心不忿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惊蛰的由来简短篇10

寒冬时节,动物大多进入冬眠状态,不吃不喝,这种状态称为“蛰”,即隐藏起来,悄无声息。在谍战故事里,间谍常常要在敌方“蛰伏”很长一段时间以刺探情报。其实与动物冬眠有相似的意思,都是指把自己隐藏起来。

到了惊蛰节气,春雷滚滚,惊醒了蛰伏的动物,所以称为“惊蛰”,又称“启蛰”。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耕正式开启。

“启蛰”一直沿用到汉代的汉景帝年间,因为汉景帝名为刘启,为了避讳,改“启蛰”为“惊蛰”,并且沿用至今。

说到虫子,我以前是不怕的。当然,是指成年以前。现在看到虫子浑身颤抖不敢靠近,自己都觉得矫情。然而不知为何,虽然知道虫子终究敌不过人的力量,还是无法勉励自己去勇敢面对。

每次掏了鸟窝,得到一两只小雏鸟,我们就开始变身母亲,每日操心小雏鸟的饮食。起初是给小雏鸟喂一些泡烂的鸡饲料,后来害怕把小鸟喂成小鸡,担心它以后不会飞,下定决心喂小鸟吃虫子。

放学回家,书包往椅子上一丢,扭头就跑出去给小鸟找虫子。虫子不好找,必须得胆大心细。在杂草丛生的垃圾场里,半人高的杂草几乎把小孩子淹没。卷起来的叶子多半藏着一条虫子,先把叶子扯下来,统统收到袋子里。等到攒了半袋叶子,倒在空地上,大家聚在一起把叶子展开,将里面的虫子收集到小盒子里,拿回家喂小鸟。

有时候叶子里只有一堆又黑又圆的虫粪,我们泄气地把叶子丢掉。要是发现叶子里有一条正在蠕动的青虫,高兴地不得了,因为这意味着小鸟的午餐有了。我至今都记得两只手指捏着青虫时柔软的触感,特别是青虫被捏起来的时候,还会扭动身子反抗,有时还会卷着小孩子的手指。

成年后无意间捏到虫子,仍然柔软,却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在水龙头下冲洗数遍依然无法释怀。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转变,幼年时喜爱小鸟,连带地喜爱虫子。长大后仍然爱鸟,但是却怕极了各种虫子。

惊蛰时的天气变化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有这么一种说法,“冷惊蛰,暖春分。”惊蛰来了,天气渐暖。要是依然寒风凌冽,那么就表示到了春分节气,天气会暖和起来,说不定连倒春寒都没有了。

此外还有“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等说法。读这些谚语,发现大都与农事有关。其实,当好农民确实不容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解风霜雨雪来去的时间,才能把握时机,及时播种或收割。

民间传说白虎是专喜搬弄是非之神,在每年的惊蛰这一天会跑出来觅食。如果谁不小心冲撞了白虎,那么这一年都会诸般不顺。为了贿赂白虎,民间想出了祭白虎的法子。

先在白纸上绘制青面獠牙的白虎,在拜祭时喂以猪血,意为白虎吃饱后不会出口伤人。接着将生猪肉抹在纸虎的嘴上,意为充满油水,没有办法说人是非。

关于“惊蛰吃梨”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惊蛰时节乍暖还寒,吃梨可以助益脾气,使得五脏和平,增强体质,抵御病菌来侵袭。

也有说法是吃梨可以预防被苏醒过来的虫子蜇人后得传染病。

苏北、山西一带关于吃梨的说法是“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据说因为“梨”与“离”谐音,吃梨的意思是让害虫远离庄稼,希望今年是一个丰收年。看吧,就算吃梨也要与农事联系在一起。

在山东某些地区,惊蛰当天生火炉烙煎饼,认为炉火可以熏死害虫。

在陕西的某些地区,惊蛰当天却要吃炒黄豆。盐水泡过的黄豆在锅中受热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寓意虫子正在锅中受煎熬。还是脱不开要杀死害虫的念头。

广西的瑶族却在惊蛰这天吃“炒虫”。边吃边喊,“吃炒虫,吃炒虫”。吃的越快,嚼的越响,越被众人称赞,表示他消灭了很多害虫。其实,“炒虫”的“虫”是指玉米,并不是炒真正的虫子。不过,虫子真的可炒来吃。

现在有专门吃虫子的店铺,经过很多次,只看,不敢吃。但是也吃过一次。念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位同学家里有果园,某日忽然带了满满一罐油炸虫子到学校,据说虫子产自果园。大家围观许久,终于决定试一试。闭眼,张嘴,想象自己在吃炒蚕豆。香香脆脆,好像还不赖,但是大家都不想再吃第二次了。

惊蛰一过,紧接着春分就要来了。

惊蛰的由来简短篇11

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华南东南部的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推荐访问:惊蛰 简短 由来 惊蛰的来历和故事 惊蛰故事梗概 惊蛰的故事 从惊蛰开始 惊蛰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惊蛰到来的变化 关于惊蛰的文章 惊蛰百度百科 惊蛰的描述 关于惊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