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治研究

摘要:目的 对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临床诊治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 所有呼吸衰竭患者中,急性呼吸衰竭95例,慢性呼吸衰竭105例。9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包括:14例严重肺部感染所致,19例胸部外伤严重累及呼吸肌或肺组织,14例自发性气胸,20例尿毒症或肺癌胸膜腔积液短期内大量增多,8心源性肺水肿以及10例其他病因所致的呼吸衰竭,10例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累及呼吸中枢; 105例慢性呼吸衰竭中包括:12例硅肺、石棉肺,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间质性肺疾病以及11例其他疾病。动脉握血分析:95例Ⅰ型呼吸衰竭者(PaO2<8.00kPa、PaCO2正常);108例Ⅱ型呼吸衰竭者(PaO2<8.00 kPa、PaO2>6.67 kPa)。所有患者经过相应措施治疗后,发生7例患者死亡,包括5例严重胸部外伤、肺挫裂伤以及2 例尿毒症、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临床对呼吸衰竭治疗时,应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动脉气血分析以及呼吸功能检查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即呼吸衰竭的治疗应根据吸衰竭的类型以及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呼吸;衰竭;诊治

呼吸衰竭:从病因上看,①是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②是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③是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影响肺通气或肺换气的疾病都是呼吸衰竭的病因,诊断呼吸衰竭的过程中,只要是影响肺通气或肺换气的病症都是呼吸衰竭的诱发因素,包括阻塞性肺疾病呼吸中枢、呼吸机麻痹,胸廓胸膜疾病等[1]。一般情况CO2的弥散能力是O2的20倍,再发生通气功能障碍时,PaO2明显下降,导致Ⅱ型呼吸衰竭的发生[2]。本文选取我院对收治的200例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与总结,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125例,女75例,年龄均29~78岁,平均年龄(56.5岁)。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呼吸运动改变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皮肤黏膜发绀,PaO2下降,脉博加快,血压上升等。动脉气血分析:92例Ⅰ型呼吸衰竭者(PaO2<8.00 kPa、PaCO2正常);108例呼吸衰竭者(PaO2<8.00 kPa、PaCO2>6.67 kPa);10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138例患者PaCO2>6.67 kPa、pH正常的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62例PaCO2>6.67 kPa,pH<7.35的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均有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气肿、气胸、胸腔积液以及肺水肿是X线胸片检查结果。所有呼吸衰竭患者中包括急性呼吸衰竭95例以及慢性呼吸衰竭105例。95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包括:14例严重肺部感染所致,19例胸部外伤严重累及呼吸肌或肺组织,14例自发性气胸,20例尿毒症或肺癌胸膜腔积液短期内大量增多,8心源性肺水肿以及10例其他病因所致的呼吸衰竭,10例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累及呼吸中枢; 105例慢性呼吸衰竭中包括:12例硅肺、石棉肺,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间质性肺疾病以及11例其他疾病。

1.2方法 所有呼吸衰竭患者中有70例鼻导管吸氧,135例面罩给氧,72例使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患者,82例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口鼻(面)罩吸氧及有效机械通气的同时,给予患者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祛痰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治疗;对于急性呼吸衰竭并伴有感染的患者,在抽吸胸腔积液或闭式引流吸取积液和气胸的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于外伤肺挫裂患者,在给予相同方法处理原发病的同时,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并同时改善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

2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相应措施治疗后,发生7例患者死亡,包括5例严重胸部外伤、肺挫裂伤以及2例尿毒症、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为3.5%。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后病情稳定,医生建议行长期家庭氧疗,而对于无法进行家庭氧疗的患者建议规律性应用支气管扩张药,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3讨论

3.1呼吸衰竭的诊断 动脉气血分析能帮助分析呼衰类型,判断严重程度,了解机体酸碱平衡情况,为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高效安全,简便易行等特点,是呼吸功能受损患者的常规检查。肺功能检测对于谵妄昏迷、疾病严重而不能很好合作患者检查有一定限制性,但其对呼吸功能,通气、换气能力判断效果良好,反应肺通气的指标有FEV1/FVC、VC、TLC、FRC、RV等,其中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而DLco和DLco/VA下降对判断换气功能有无影响有一定意义。重度感染、气胸、胸腔积液、COPD、肺间质纤维化、肺癌等可能致呼衰的疾病X线检查都有一定反应,X线在呼衰的病因诊断上有很大价值。随着支气管镜、胸腔镜技术的发展成熟,其在病因诊断方面也有很大帮助。

3.2呼吸衰竭的治疗 呼吸衰竭的治疗应包括原发病治疗,呼吸支持以及其他器官监测等,而Ⅰ、Ⅱ型呼衰的治疗上有一定的差异。保持气道通畅是患者氧疗、机械通气或使用呼吸兴奋剂的基础,举颌抬颈法帮助患者打开气道,清除气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重建呼吸道。Ⅰ型呼衰通气功能受限者氧疗浓度可较高,而Ⅱ型呼衰应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避免PaCO2抑制呼吸。呼吸兴奋剂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Ⅰ型呼衰效果较好,但应用时因严格把握适应症,呼吸肌疾患和Ⅱ型呼衰不宜使用。必要时可行机械通气,在改善通气等同时,能使疲劳的呼吸机得到休息,但亦须注意过度通气和通气不足等并发症,临床上严格把握通气指标,其中无创正压通气因并发症少,疗效肯定而逐步推广。

综上,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严重病症,如果患上此病,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呼吸衰竭的救治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动脉血气、影像资料以及肺功能检查等手段,仔细判别呼吸衰竭的分型、病因以及严重程度,并根据判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当然,呼吸衰竭是可以预防的。①是尽量减少能量消耗。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②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营养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鼓、血浆、白蛋白。③是坚持锻炼。每天作呼吸体操,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广湛,李月弟.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33:39-40.

[2]顾艺难,秦少云.16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3,08:18-20.

编辑/肖慧

推荐访问:衰竭 诊治 临床 呼吸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