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2008年考试中选自教材的语文试题

在今年的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7种题型选用了教材内容做考查材料

一、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题

这类试题与教材关系最为直接,是一直延续下来的测试形式。大多是单独设题,也有两者组合考查的。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全国I卷)

(])西望夏口,_____________,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____________?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_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人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锦城虽云乐,____________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爱其子,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解析:(1)东望武昌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轴轳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浙江卷)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清传奇的代表作。

C、“家国之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主题之一,唐代杜甫的《春望》和南唐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抒发了国破家亡之痛。

D、诗人经营意象往往匠心独运,徐志摩用“凉风”下的“水莲花”比喻姑娘的娇羞,而舒婷则用“木棉”“红硕的花朵”象征现代女性的独立。

解析:答案是B,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代传奇的代表作。

3、下列语句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北京卷)

(1)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4)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李白 苏轼 欧阳修

B、白居易 曹植 辛弃疾 司马迁

C、白居易 李白 辛弃疾 欧阳修

D、李清照 曹植 苏轼 司马迁

解析:答案是B。(1)句选自王实甫《长亭送别》、(2)句选自李白《将进酒》、(3)(4)句分别是题咏辛弃疾和司马迁的对联。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福建卷)

A、关羽身在曹营心怀故主,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就决意要离开曹操,曹操设法挽留他,但关羽去意已定,把曹操送给他的金银财宝和汉寿亭侯的官印一并送还。这就是“封金挂印”的故事。(《三国演义》)

B、吴荪甫和同道成立了一个银行,并收购了几个工厂。山于战事频繁,企业发展受扼制,吴荪甫面临困境。尽管如此,此时的他还是为自己打气:“不!我还是要干下去!”(《子夜》)

C、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后,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双双与赵辛根等人一道前往三闾大学任教。他们一行受到了校长高松年的热情和真诚欢迎。(《围城》)

D、德·蓬风先生去世后,作为丧子的欧也妮虽然每年有八十万法郎的收入,但生活仍和做姑娘时一样。她根本不把金子放在心上,一心只向往天国,并不停地暗中帮助那些受苦的人。(《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便鼓起勇气当面向她忏悔,并表示愿意娶她以赎罪;玛丝洛娃宽恕了他,并请求他向法院疏通减刑。(《复活》)

解析:答案C和E。D项与教材中的《守财奴》有关。C项①“往三闾大学任教”是在订婚前。②“热情接待和真诚欢迎”有误。E项①聂赫留朵夫此时没有向她求婚。②当时的玛丝洛娃没有宽怒他,也没有请求他向法院疏通减刑。

二、标点符号题

标点符号题的材料多选自教材外,选自教材的很少。

5、下列各旬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江西卷)

A、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珠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D、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解析:答案是B,材料选自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三、文盲虚词和实词题

这也是与教材有直接关系的题型,虚词辨析题中的四个选项,每组中的第二句多选用教材中的例句作比较。实词直接选自教材的极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安徽卷)

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解析:答案A,介词,因为。四组的第二句分别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齐桓晋文之事》《鸿门宴》《触龙说赵太后》,如果熟悉教材,就能帮助正确地解答。

7、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江西卷)

A、子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解析:答案是B,与“郑人病之”同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病”。四个选项分别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AD)、《论语》(B)、《触龙说赵太后》(C)。

四、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题的材料以教材外的为主,也有和教材中的诗词(或摘选名句)作比较阅读的,直接对教材中的诗词鉴赏的极少。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南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初中

教材,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9、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浙江卷)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率挂和守望呢?

解析:答案是C ,出自李贺《锦瑟》。A句出自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夜;B句出自林和靖的七律《山园小梅》,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句出自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非“亲情”。

五、现代文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题的材料都选自教材外,但可以和教材中的内容作比较阅读。

10、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鸟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浙江卷)

解析:《祝福》是教材中的传统篇且,人物形象分析是鉴赏的重点。结合教材,就能较为准确地解答习题。参考答案: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鸟米的情感态度突出鸟米的形象。

11、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湖北卷)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富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解析:《药》是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其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起着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等作用。参看答案: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深刻地揭示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意味深长。

六、仿写题

仿写题是考查重点,仿写材料一般选自教材外。2007年全国1卷的仿写材料是朱自清散文《春》中的名句,今年江西卷中的仿写材料也选自教材。

12、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有了……,好比……,是……),另写一个句子。(字数不限,句意连续)

山上有了小层,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解析:材料选自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文中的名句。参考答案:好比茫茫大海上的夜空出现了北斗,是绵绵秋雨的阴天突现的阳光。

七、写作题

写作材料通常不选用教材内容,自2006年有四个省市用教材中摘选内容作为写作材料后,今年又有写作题选用教材内容。如湖南卷: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解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名句,是初中教材中的重点篇目。

依托教材复习,绝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那种脱离教材的做法,确实要改一改了。

推荐访问:选自 语文试题 教材 考试 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