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日国旗下的讲话4篇(精选文档)

2023全国土地日国旗下的讲话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土一地系民生,节约集约惠万家》。土生万物,地发千祥,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土地日国旗下的讲话4篇,供大家参考。

全国土地日国旗下的讲话4篇

2023全国土地日国旗下的讲话篇1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土一地系民生,节约集约惠万家》。

  土生万物,地发千祥,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人民的命脉,早在伏羲远古时代的八卦中,就把天比作父,地比作母,土地崇拜是最普遍的自然崇拜形式之一,几千年来,人们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遵循着先拜天地,再拜父母的礼节。浩浩荡荡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在传统农业社会里,还是在近代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人们对作为安身立命之所的土地,始终抱有感恩和热情。

  当今中国,不到世界十分之一土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人地矛盾一直十分突出,并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的负荷变得越来越沉重。然而,当大地母亲疲态尽显时,我们仍不知道珍惜与节约,破坏土地的事例一桩桩,一件件出现在我们眼前,工厂排放废物污染了土地,耕地面临着水土流失、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再放眼城市,高楼林立、街道气势恢宏,绿油油的土地正在在悄无声息的消逝。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节约集约用地成为了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节约集约用地,正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这不是因迫不得已被资源环境约束而“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高举着节约集约用地大旗,承载着打造中国经济新升级的时代使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梦想。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国土资源是基础载体,节约集约用地首当其冲。要最大限度凝聚起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的强大力量,广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意识,节约集约用地不只是一句口号,一项政策,更应该深深融入我们的行动当中。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陇一亩涉及民生。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深刻的维系着国之命脉,民之根本,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而中国梦不仅是一代人的梦,更是是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永远昌盛繁荣的梦,“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浪费宝贵的土地,节约集约才能真正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携起手来,珍爱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牢牢守住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安邦立国的根基,共建美好家园!

2023全国土地日国旗下的讲话篇2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今年是我国第xx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自然界形成的土地,是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关键的一点,它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农业问题或者说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的五分之一,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人均肉类是加拿大的四分之一。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仅及世界人均三分之一;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六十七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后备资源2。01亿亩,其中可开垦成耕地的仅1。2亿亩。考虑生态保护要求,能够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成为耕地的土地十分有限。

  截至2006年10月31日,我国的耕地面积比上年度末又净减少了460。2万亩,已从18。31亿亩减少至18。27亿亩。我国目前的人均耕地仅有1。39亩。

  我国的土地岌岌可危,人均拥有量正在一点一点的减少。第26个土地日宣传口号的前三条,第一便是:“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二条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管好用好土地资源。”第三条:“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由此可见,我国的耕地究竟有多么重要,我们知道大熊猫的重要性和稀有程度,同样我国的土地也犹如大熊猫一样重要和稀有,切实保护耕地,做出实实在在的事。

  “民以食为天。”没有我们的耕地,就无法种出粮食来给予人民。难以想象,人们若是缺少耕地会怎么样。我们的土地是神圣的,“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请大家行动起来吧!

2023全国土地日国旗下的讲话篇3

  20xx年初,一场疫情打破了春节的喧嚣喜庆。既是年关,又是难关。在这场全球性的灾难面前,粮食安全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越南禁止大米出口、哈萨克斯坦禁止小麦、胡萝卜、糖和马铃薯出口;塞尔维亚停止葵花籽油出口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会问:疫情会让中国人没饭吃吗?

  答案是否定的,由于我国近些年持续稳定的粮食增产成就、充裕的粮食储备以及国内供应链的畅通,中国没有出现抢购潮。但饶是如此,我们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仍不能掉以轻心。

  经测算,要维护中国农产品总体供需平衡,大概需要38。5亿亩种植面积。而国内种植面积仅有25亿亩,这提供了65%的保障。剩下的35%的耕地缺口要怎么填补呢?这就需要进口。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大利好就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行粮食结构优化。因为地形、地势、土壤、农业技术等原因,我国种植小麦和水稻成本相对低,种植大豆则成本高。因此,我们大量的进口美国廉价大豆,把原先种植大豆的地方用来种植小麦和水稻。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养活14亿中国人的基本盘。

  小麦水稻玉米这三大主粮,98%是我们自给自足的,而大豆的进口依赖度接近90%。换言之,我国粮食的高自给率是建立在国际粮食优化配置的基础之上的。但万一其他的国家用大豆来钳制我们呢?粮食问题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大豆是家畜饲料的主要原料。如果大豆进口受到限制,最直接的结果是猪肉价格的上涨,而猪肉价格又事关民生,为了平抑肉价,我们只有腾出更多的耕地来种植大豆。可是我国种植大豆并不具备优势,大豆单产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低30%。若要生产出进口的数量,更是把整个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耕地都用上都不够。如此一来,主粮种植的面积不得不减少,主粮供应就会间接地受到冲击。

  若连吃饱饭都成了问题,又何谈发展经济呢?仓廪实乃天下安。对中国这样体量的大国,必须满足自身基本的粮食需求。只有拥有可信的自给能力,进口才是安全的。这个能力就是耕地储备。耕地是粮食孕育的“温床”。呵护耕地资源,全面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保护美丽中国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2023全国土地日国旗下的讲话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小麦归仓过端午,又恰逢第xx个“全国土地日”。我们重温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的道理,领会土生五谷、藏粮于地的真谛,再合适不过。

  俗话说:“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我国以不到世界8%的耕地面积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8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资源十分短缺,适宜开垦的后备资源也十分有限,高质量耕地资源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生产根本在于耕地,必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任何闪失。中外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不仅仅是关系粮食安全的关键问题,更是关系民族存亡、文明兴衰的重大问题。

  “寸土寸金总关国计,一陇一亩承载民生”。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逝世,山河呜咽,举国同悲!袁老倾其一生,为我国粮食安全、世界粮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送别袁隆平,祭奠袁隆平,记住袁隆平,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是继续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真正实现中国人端牢“中国的碗”!我们要继续传承袁老精神,科学求真,脚踏实地,一如既往敬畏科学,用科技力量支撑“中国的碗”;我们要继续响应国家政策,加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探索占补平衡新机制,用耕地红线筑牢“中国的碗”;我们要继续弘扬传统美德,树立居安思危意识,宣传节约粮食理念,用勤俭节约巩固“中国的碗”。我辈应继传星火,不负先贤望白头。对袁隆平先生最好的缅怀,就是中国人端牢“中国的碗”。

  值此第31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我呼吁: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感恩土地所赠与的每一寸空间、珍惜土地所生产的每一粒果实,增强耕地忧患意识,树立爱土惜地理念,要相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捍卫自己饭碗的耕地红线守卫者!

推荐访问:国旗 土地 讲话 全国土地日演讲稿 2020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 21年全国土地日主题 2021年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 2021全国土地日宣传 2021年全国土地日宣传标语 全国土地日宣传展板 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 2021年国土日主题 2021年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