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3篇)关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汇编(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3篇)关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汇编(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3篇)关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汇编(范文推荐)

(3篇)目 录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汇编

(3篇)

目 录

  1.关于推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建议2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我市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发展6

  3.发展县域经济  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10

关于推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建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支撑和强劲引擎。近年来,农村环境不断改善,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乡村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也随之显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任务艰巨。

  1.乡村产业存在“小、散、杂”情况。当前乡村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分散式种养、作坊式加工、销售仍占绝大部分,产品供给仍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缺乏小众类、精准化、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且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同质化竞争严重,小而散、小而杂、小而弱问题突出,集聚发展水平较低。

  2.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有待完善。一方面,整体与局部协调性不足,不同领域专业性规划较多,与统一性的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融合性较差。上级与基层规划衔接度不高,县市区级及以上层面出台的实施意见或行动方案有时未能考虑基层特点。另一方面,规划与实际契合度不深,规划的宏观指导性作用强,但往往没有细化到镇村、到产业、到项目,规划和实际呈现“两张皮”“一窝蜂”“一刀切”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规划在基层走样、变味,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3.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水平不高。农业规模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价格优势不明显,使得一产、二产融合度不够。二是缺少精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由于相关产业链配套仍不完善,产品只能进行简易粗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导致农村二产发展不均衡,连一带三的作用难以发挥。

  4.乡村产业品牌化程度不高。一方面,缺乏品牌意识。在品牌打造上缺乏创新性,不能较好地在发展中提升竞争力,特种水产、花卉苗木、优质蔬果和乡村休闲观光等优势产业的品牌效应发挥有限,缺乏拿得出、叫得响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培育力度不够。对品牌建设不够重视,打造出品牌后,对品牌宣传工作重视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引导、扶持,致使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期后,无法突破现状,不能实现借力发展。

  为此,建议:

  1.打造品牌强特色,培优发展内生动力。一方面,坚持质量引领,培育绿色优质品牌。以质量信誉为基础,以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为导向,以绿色生产为指引,完善整个生产的标准体系、规划体系、检疫检测体系等一整套指标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坚定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着力把新型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建起来,构建规范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运用智能技术发展精准生产,创响一批知名乡村品牌,并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加大营销推介,大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深挖特色资源,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借助振兴乡村建设的东风,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具有城乡间、区域间、景区间主题差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休闲旅游精品景点。

  2.精心规划强保障,构建协调发展格局。一方面,完善规划编制。在“十四五”规划中,着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一贯性和严肃性。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编制要与国家和省规划相衔接,树立“一张图”“一盘棋”的思想,既要立足乡镇思考县市,又要将县市的乡村振兴融入市域、全省、全国的规划中。另一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建议由农业农村相关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建立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用好用活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乡村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拓展链条强集聚,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延伸产业链条。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通过发展特色种养,开发特色食品,弘扬特色文化,配套乡村旅游,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助推农村产业发展。依托优质粮油、生态果蔬、特种水产、规模畜禽等基础产业,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智能化加工厂。同时创新营销模式,健全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培育农商直供、直播直销等模式,推进农商互联。二是推进聚集发展。集聚区域资源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统筹布局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等功能,促进产业格局由分散向集中、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产业链条由单一向复合转变,建设起“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多镇一带”的产业集群。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我市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及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为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南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与此同时,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城市更新还存在布局不均衡、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如地下管网规划不够完善,时有内涝发生;
部分完善类、提升类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居民预期还有差距。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有的乡镇尚未开通管道天然气,部分高层住宅的居民依然只能使用罐装液化气,市政交通、商业服务、健身场所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少,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总体相对滞后。

  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总体偏低,与有效解决群众老有所养还有一定的差距;
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不均衡,农村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设施简陋、服务单一等问题;
教育资源供给上,部分区域学位供给不足,乡村学校办学品质有待提升;
基层医疗服务上,区镇卫生院分院的改造建设相对滞后,距离适应和满足人口老龄化需求仍有差距。

  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统筹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发展,切实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实施“多功能”基础设施升级计划,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效率。持续建设“四好农村路”,进一步织牢织密农村居民出行道路网,积极打造农村交通服务城乡融合试点示范。持续深化“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交邮合作”农村物流新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多站合一,以更加安全高效互利的方式带动乡村发展,切实打通服务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主动对接沪苏,加快建设综合冷链物流中心,让“电商+物流”的组合模式助力农产品拓宽销路的同时,提供就业、电商产业发展新机遇,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切实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燃气管网向区镇延伸,鼓励和支持管道燃气企业不断铺设延伸燃气管网,加快实现管道燃气“镇镇通”的同时,全面提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

  二、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充分发挥村镇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作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更多便民事项向镇村延伸下沉,通过民生事项的“能下尽下”,全面打造城乡接轨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多点办、马上办。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中心城镇和农村拓展,加大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力度,坚持义务教育集团化、均衡化,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统筹管理,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发展新路径。全面提质基层医疗服务,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鼓励设立区镇卫生人才专项补贴,通过给予差别化补助吸纳医疗卫生人才,同时常态化组织开展医共体龙头医院的医护人员下沉区镇一线服务,提供技术帮扶和开设专家门诊,让农村百姓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不断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实施农村敬老院“双改造双提升”工程,以打造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农村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基层布点建设文化礼堂、百姓舞台、文化广场等文化平台,推进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文化站与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机构设施优化,充分利用信息化云平台,打造线上博物馆和电子阅览室,全面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三、推动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常态化。积极有序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的探索引领作用,突出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体制机制。针对城乡道路、镇村基础设施等公益性设施,分级分类明确产权归属,由产权所有者建立管护制度,切实落实管护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引入一批专业化管理团队,进一步提高管护市场化程度,全面实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发展要求。深入开展“四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治理、水环境改善、农村宅基地和住房管理、村容村貌品质提升等一系列工程行动,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推动我市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夯实发展基础。

发展县域经济  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

  概括来讲,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有三个体系、九大重点任务:一是县、乡、村三级商贸流通体系,包含提升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改造村级便民商店;
二是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包含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改造农村快递物流未端网络、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
三是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包含建设县域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培育县域龙头商贸流通企业。

  针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议:

  一、实施五个“1”工程

  (一)打造一个县域商业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建设1个县域商业数字化公共服务中心,合理规划功能区域,具备县域网络交易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培训孵化、产品对接、品牌建设、网络推广、便民服务、农产品上行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功能,为县域内企业、网商、服务商等提供业务咨询、技术服务、运营服务、孵化支撑、电商直播等服务。

  二是建立1个县级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商贸企业、专业批发市场主体、连锁型企业等提供连锁品牌建设、行业政府政策咨询、电商平台搭建对接、新媒体营销技术支撑、大数据应用、农村消费运营等服务。

  三是建立1个团队管理服务中心,将本地产业、商贸企业相关人员、各乡镇(街道)村网点负责人等建档建群,定期举办相关培训、交流、沙龙等活动,共同发展。

  四是建设乡村连锁便民消费服务网点。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向乡村下沉管理和服务,通过技术赋能、特许经营、供应链整合等方式,依托乡镇、村现有电子商务服务站点、邮政、供销社网点、益农信息社、“万村千乡”农家店、便利店、快递等服务站点资源,改造建设连锁便民消费服务网点。网点应设有线上平台展示销售、线下商品经营、产品存放等场地,具备产品零售、物流配送、技术服务、农产品收储、电子商务普及推广等服务功能。

  (二)建设一个县域商业数字化线上服务平台

  开发建设县域商业数字化线上服务平台,对本地商贸企业、连锁企业、农资行业等进行梳理,具备企业产品展示、金融、设计、孵化、数据、物流管理等服务功能,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县域商业数字化服务生态。

  (三)组建一个县域商业数字化服务联盟

  一是围绕县域商贸流通企业、产业发展各阶段短板,整合政府部门、专业院校、研究机构、金融电信、电商平台、品牌营销、品牌设计、电商运营、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机构等单位、组织,组建县域商业数字化服务联盟,提供各类服务。

  二是引导和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加强数字化改造,以乡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开展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直供直销等业务,提升商品品质。鼓励和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开展农资农机供应、家电下乡等专项活动,下沉、延伸供应链,进一步完善农村现代化市场体系。

  三是全方位推动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上,构建统一的数据管理;
运营上,协同平台链接消费者,实现流量、商机、需求整体掌控;
管理上,力求管理精细化,提高厂商协同效率,服务消费者,驱动内部市场化运营,推进全面绩效考核管理。

  (四)构建一个县域商贸物流管理体系

  一是建设或改造县域仓储物流配送服务中心,为县域内的商贸企业、快递物流企业提供开放、共享的仓储、配送、分拣等服务。统筹安排农村物流,实现县域物流资源共享,发挥物流集约效应,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建设乡镇物流配送中转站、村级物流配送点,推动城乡一体化配送,建立健全适应农村商贸流通发展需要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

  三是整合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整合全域物流资源,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农村各类产品上下行流通。

  四是建立“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农村物流管理系统。

  (五)培育一支优秀的县域商业运营团队

  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坚持“因人施教,丰富形式,突出质量,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提高应用水平为目标,培训一批本地商贸数字化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培育多名农村商业发展带头人,转化一批县域电商企业,带动周边就业、创业。

  二、建设县域商业体系数字化平台体系

  (一)推动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搭建数字化平台。以产品数字化为基础,配置先进的硬件设施,为核心业务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撑。主要内容有:开发数字化产品,如线上商场、批发订货管理系统等;
搭建企业内数字化场景,如企业数字化协同管理、经营数据分析等;
应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如智能仓储、无人值守、监控等。

  二是改造数字化门店。线下实体门店是消费者获得消费体验的最直接的方式。改造数字化门店,是通过提高门店的数字化能力,适应当代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保持传统优势。

  (二)建设县域O2O销售平台

  县级平台与县内商贸企业的线上平台连接,建立全县统一的线上商贸平台,组成县级的线上商贸中心;
镇级平台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的乡镇商超,建立“线上线下020经营平台”“综合运营管理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化系统,扩大商超覆盖范围、实现智能设施联动、进行消费数据分析,与县内配送体系打通,实现货品可视化流转,优化农村居民购物体验;
村级作为分销终端,支持村民浏览下单、购买产品,由村级站点统一代收与分发。

  (三)建设乡村生活服务平台

  借助平台,充分发挥乡村站点的服务功能,结合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村内村外,打造外村与本村的综合服务枢纽。对内,提供便民、娱乐、生活圈、政策、公益培训、创业、农技、农机、农资等线上服务;
对外,推介本地旅游、民宿、文化习俗、特产等。

推荐访问:(3篇)关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汇编 全面推进 汇编 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