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1  《朗读者》从今年2月开播,至今已经播出8期。《朗读者》为什么这么火?  朗读者的情感、所要朗读的文本作者的思想、观众的情感,三种元素和谐凝结,形成了《朗读者》“访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1

  《朗读者》从今年2月开播,至今已经播出8期。《朗读者》为什么这么火?

  朗读者的情感、所要朗读的文本作者的思想、观众的情感,三种元素和谐凝结,形成了《朗读者》“访谈+朗读+轻解析”的原创模式,加上电视人的坚持和情怀,《朗读者》成为一个新的标杆。

  4月7日,《朗读者》制作人、主持人董卿在总局例会上向全国广电同行介绍了经验。

  电视人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节目播出到现在,的确获得了很不错的反响、口碑。董卿谈到“《朗读者》火了之后,媒体会经常问我一个问题,你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档节目呢?”

  董卿先和大家分享她最近在节目里对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单霁翔做的采访,单院长说:故宫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其余分别是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不列颠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和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馆,正好对应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这说明没有一个强大的博物馆你就当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话音一落,现场笑声掌声一片。虽说最后一句话有点玩笑的意思,但细细去体会,真的有道理。一个国家的自信最终是文化的自信,文化是更加持久、更加基本、更深层的力量。作为国家媒体,旗帜鲜明地传播弘扬优秀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董卿讲到“我做电视节目主持已经22年多了,我在央视工作了也有15年了,深知这个*台意味着什么。就像今年春晚后,莫名其妙我那口红的颜色火了,上了热搜,当时很多人问我,到底是什么牌子?我就蒙了,后来我才看到网上的热议,让人哭笑不得。但反过来也证明这个*台的力量不可估量。我们占据这个*台的电视人,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去把这种让你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对外在的注意力,尽可能转向对内在的关注,将人们对表层的注意,更多转向对本质的认知?”

  从“两页策划、三个散兵”开始

  “几乎所有来和我探讨的同行,在和我分析《朗读者》火爆原因时,都会提到一个词“时机”。“节目真是抓住了一个特别好的时机,你看现在无论大屏小屏,长期被一些同质化的节目霸屏,你们这个节目很清新,却又以文化人这种面貌让大家耳目一新。”

  我很认同这样的观点。而且所谓意外走红,恰恰也说明了这类节目长期的匮乏,也说明了受众对这种节目内心的一种需求。我相信很多同行们和我一样,在一年前、两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想做些什么去改变一下现状,或者说已经看到了这个时机。

  但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呢?我总结是两个‘决心’——有没有一定要做成的决心和一定要做成精品的决心。做电视的同行都知道文化类节目在招商的时候往往不被看好,经常是一穷二白、举步维艰,我们也不例外。外界都认为你董卿做节目那还不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吗,这个真没有。我们当时的境遇就是‘一个念头、两页方案、三个散兵、四处磕头’。”

  但让我们特别感动的是台内的各级领导非常认可这个策划方案,台编委会更是全票通过快速立项。包括我们有一次跟高司长汇报,他听了一次之后说了一句话:力挺这样的节目,就应该做。我觉得我们也很幸运,遇到了有明确判断力和高度前瞻性的领导,这不仅是我们的保障,更激励着我们坚定地去实现目标。

  经过一年,《朗读者》在今年的2月18日播出。后来有人说,这日子挑得好,2月18日,而且你知道那天是24节气当中的雨水,怪不得火了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细想,很多事情冥冥当中自有安排,2月18日在一套播出,2月19日在三套播出。而一年前的2月19日正好是国家*到央视去视察调研,*当时提出要多设计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好栏目,多办一些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给了我们很多鼓舞。我们也是从那个春天开始酝酿,在经历了一年艰辛之后,节目终于在今年这个春节和大家见面。

  《朗读者》策划阶段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仅仅有一个时机是不够的,要打破文化类节目曲高和寡的魔咒,就要有创新的勇气,把文化节目办成精品节目的决心。《朗读者》是一个完全原创的节目,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模式,因此我们邀请了英国的模式研发团队、国内的专家学者经过了好几轮的论证。我记得在节目录制前一个星期我们还在开策划会。当时我就在想,节目怎么才能“好看”呢,“好看”首先得“长的好看”。现在的观众什么没见过?节目的品相是第一位的。当时我们下了很大决心,大家现在看到的整个舞台的设计,是一个英国团队做的,灯光、导摄都请了国内外最顶尖的团队,包括策划团队,因为《朗读者》是一个完全原创的节目,没有任何模式可借鉴,正是因为没有模式可借鉴,要自创模式,就要更精准地去考量。我们当时邀请了英国的模式研发团队,还有国内的专家学者,经过了好几轮模式的论证、反复推演,一直到节目开播录制前一个星期,还在开策划会。

  刘震云、陆川、陈维亚、陈小川、白岩松、朱海、张颐武、康震等等,都为我们这个节目方案的成熟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大家始终在探讨一个问题:怎么样让文化节目的传播更符合大众传播的特性,也就是如何让一个电视节目引发大多数人的参与和共鸣,真正去实现共情?

  这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朗读者》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

  读什么?怎么读?

  节目创意的最初就确立了一个思想,《朗读者》不应该是一个传统的朗诵会,名家朗诵这种形式在剧场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很多主题晚会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诗朗诵,但是往往比较难引发强烈的共鸣。大部分时间‘技巧’多于‘感情’,不符合现代受众的审美习惯。

  我觉得作为电视的制作一定要把朗读者的情感、写作者的思想和观众的理解和谐统一起来,所以我们设计了‘访谈’+‘朗读’+‘轻解析’的模式,将朗读者的个人生命体验完整地构建起来,让故事的情绪提升到一个需要借文抒怀的时候文本顺势而出,经典文字的传播便实现了最大化。”

  所以,当麦家讲述完两代父子之间充满挣扎的故事之后再读自己的家信、当许渊冲老先生说人这一生不是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之后再读林徽因、当无视贫穷和疾病依然快乐依然相爱依然在路上的丁一舟夫妇读流浪的三毛,文字的魅力自然产生了叠加的效果,充满感染力。

  谁来读?

  最初我们也考虑过明星阵容,全明星阵容。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收视的保障,但后来随着探讨的深入,我们发现这种认知有偏差,因为最终打动人心的一定不是光环,而是情怀。

  比如说许渊冲先生,96岁的翻译家,翻译的是什么?唐诗宋词莎士比亚。他一切的.标签看上去都是高大上的,都距我们很远。当时我们也讨论过,这样一个人物进来,会不会有些冒险。我说这样吧,导演团队先去和老先生接触,先去做前采。做了两次采访后,我们发现这许先生是一位特别单纯朴素、特别丰富而有趣的人。“朗读者”必须是有人格魅力的人,所以我们决定:这样的朗读者要放在第一期。要让观众知道,这个节目做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将许先生安排在第一期作为VIP隆重推出。

  有趣的是,正因为老先生至情至性,让我们导演没少吃苦头。刚才说了,前期准备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经费出现问题,广告赞助也出现问题。我们第一次约许老先生的录制时间是在2016年的夏天,后来不得不推迟。第二次确定的录制时间是2016年的冬天,后来又没录成。第三次,2017年1月终于真的要开始录制了,再去请他,老爷子不搭理我们了,他觉得我们是骗子,觉得我们这些人没信用,就完全把我们拒之门外。当时眼看离录制日期越来越近,团队真的急了,不知所措。怎么办?当时的确是我们“晃”了人家的时间,赶紧去道歉,导演团队只能今天抱着果篮站在人家门口,明天抱着鲜花站在人家门口,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节目播出第二天,许老爷子的译著就直接冲上了当当网的热搜。他告诉我们,他家的电话成了24小时热线,为什么是24小时,因为他有很多学生、亲朋好友在国外。媒体也是蜂拥而至要采访他,老人家的回应特别可爱:“我在《朗读者》里面表现完美,不会再接受任何采访。”

  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来到我们舞台,我们都会把他们还原成一个*实的朗读者的面貌,不去强调‘我会读’,而是突出‘我要读’,所以当老舍、巴金、冰心、路遥、史铁生、季羡林、莎士比亚、海明威、小仲马、梭罗、裴多菲等许多东西方的经典被朗读的时候,观众没有产生任何距离感,文字所创造的精神世界和当下受众的精神世界遥相呼应,善良、正直、勇敢、进取、奉献、尊重等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和千百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字融合在一起,又一次给予我们力量,震撼我们的内心。

  不要低估“年轻人”

  很多人问我:你有没有预料到节目播出之后会这么火?如果说这次节目播出之后有什么是真正出乎我的意料的话,那就是新媒体的热度和年轻受众的喜爱。《朗读者》到目前播出七期之后阅读突破10万+的微信公众账号已经达到了145篇,手机客户端的收听量达到了2.07亿次,相关视频全网播放近5.4亿次。

  别人问年轻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朗读者》,我说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朗读者》。他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富裕、更加开放、更加文明的社会,现在的90后、00后,能够接收到更多信息,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这两条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没有审美和判断力,只是我们之前很自以为是的低估了他们,一味以为他们只热爱某一类节目。

  就像当年李宗盛有一次聊天的时候很愤怒,他抨击一些流行乐团的创作只限于口水,他说如果你只给听众吃猪食,那时间久了他们就成猪了。就像许渊冲先生,96岁的老先生,很多热爱他的年轻观众可能只有26岁,有差距吗?当然有,这当中隔着70年呢,一定是有年龄差距的。那我们要做什么,媒体人要做的就是在年龄差距之外,找到认知的统一。

  有一次录制作家毕飞宇,录到凌晨两点多。他读的是自己获茅盾文学奖的《推拿》中的一个片断,献给他的父亲,他父亲双目失明恰巧是在他写完《推拿》后,这个世界上会有这样的事情?他写《推拿》写的是盲人的故事,他这部书写完两天后,他的父亲眼睛完全看不见了。他在节目现场把这段朗读献给他的父亲。

  当时我们都觉得非常抱歉,灯光调了很长时间,到凌晨两点多,但他没有丝毫怨言,兴致勃勃。结束之后他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说‘我过去只在欧洲读过,美国读过,印度读过,这是我第一次在*朗读,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人知道生活里还可以有一顿饭,是耳朵饭’。

  他的话也让我想到了我最爱的巴金先生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如果我们的工作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所有的坚持和努力就是有意义的。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扩展阅读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扩展1)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1

  朗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学习方式,学生时代中,每一个人都在校园朗读中感悟文字表达的力量和魅力。但是限于当时人生阅历尚浅,朗读显得较为功利,学生们更习惯用背诵一词,来替换“朗读”这一概念。其实,朗读是一种和文字的互动,更是一种读书人和作者的内心交流,朗读若到情深处,时时刻刻会牵引情感,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在朗读过程中放缓速度,甚至干脆停下来,用心品味作者在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而背诵更像是一种走马观花的体验,即便耗费了时间,却无法让人产生足够共鸣。

  我们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继《*诗词大会》之后,烟台机械工程学校技工教育处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习第一节课的时间,观看央视再度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观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普通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自己最为真挚的情感。

  《朗读者》就像 “一股清流”,它形式“清爽”、内容“清新”、让人内心“清净”。看似简单的节目设置,实则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每一篇文字的选择和朗读,其实传递的是个人成长、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观。它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同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在这些《朗读者》的故事分享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真实人生故事的魅力。我们通过这些故事去发现世界,重新看待父子情、友情、爱情,告别稚嫩和执拗,用更加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感情,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人生体验。让我们行动起来,开始朗读吧!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2

  《朗读者》是董卿的一次华丽转身,有观众说:“董卿到底读过多少书,这张口就来的功力也太可怕了!”

  “朗读”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朗读”是和文字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而“者”是和人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种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这两部分都是我感兴趣的。所以,未来节目一定不仅仅是朗读,你首先看到的还是人,人生命之中发生的故事、留下的痕迹。所以,《朗读者》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人和一段文字间的关系。

  这些东西不哗众取宠,被遗忘在角落,我们今天就是要把它们打开,呈现在观众面前,看一眼你就知道它们有多好。我觉得好坏大家都有自己的审美。为什么“诗词大会”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这些东西我们*时忘了,央视提供这个*台让我们温故而知新,大家就觉得特别满足,因为好的.东西永远总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粮总是供不应求。如果大家能安安静静地看完这期节目,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我就特别满足。如果在节目中这段没听够,再重新翻一翻,回去再看一看,就更好了。其实,这本书可能就在你的书架上,只是你很久没翻它了。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等到那酷暑难捱,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在央视4月2日晚播出的《朗读者》中,演员张国强和在非洲马里壮烈牺牲的我市维和英雄申亮亮的战友们,一起为申亮亮的母亲杨秋花朗诵诗歌《等着我吧》。申亮亮的父亲、母亲、姐姐来到现场,一起聆听这首感人心魄的诗。

  在节目中,节目主持人董卿介绍,从1990年开始,我国开始派军事力量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当中。到目前为止,我国派出的国际维和军事人员超过了两万人次,为推动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和安全作出了贡献。2017年,*赴马里维和行动的全体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荣誉勋章。

  几位参与马里维和行动的申亮亮的战友也在该节目中亮相。其中,司崇昶一腐一拐地来到现场。董卿介绍,司崇昶赴马里执行任务时受伤,现在还在康复中,所以,他无法长久地站立。

  “有去了回来的,有去了没有回来的。”董卿声音低沉地说出这句话后,镜头对准了申亮亮的父亲申天国,他的眼睛红了、湿润了,明显在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悲伤。和去年相比,他又老了一些。

  董卿接着说,司崇昶在5月31日执行任务时受伤了,他的战友申亮亮却牺牲了。

  “我每次想到这到心里特别不舒服,因为我失去了一个战友、兄弟。我记得,那里马里时间5月31日2时50分左右,我和申亮亮执行站岗任务,一辆皮卡围着我们营区绕行两圈,开到离我们营区有200多米的一个小土包时,突然加速。这时候,亮亮就喊话制止,然后就指挥我开枪射击。这辆皮卡撞上营区外围的一个沙箱后翻车、着火。亮亮一把把我推了出去。他说: 司崇昶,你快撤。 我说: 咱俩一块撤。 亮亮说: 我是主哨。 然后,他一把把我推了出去。当时就爆炸了,我被炸飞、昏迷了。”司崇昶含泪讲述那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爆炸发生后,我带着快反班第一时间搜救哨兵,最先发现的是副哨司崇昶,他倚在一个小土坡上,胸前全是鲜血。我们在废墟里找到了亮亮,亮亮牺牲了。清理现场的时候,在亮亮的身下,我们看到了枪。就是这样一个战士,在生命最后时刻,还手握着自己的武器,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还有一件事,我觉得特别遗憾。就是在爆炸的前一天,申亮亮找到我。他说: 中队长,你给我理个发吧。 我说: 明天有勘察任务,我明天给你理。现在,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战友卞龙说。

  “这是一个猝不及防的告别,带给战友们的是一种悲痛,带给申亮亮家人的,将会是一辈子的创伤。”董卿这样解读申亮亮的离去给战友和家人带来的影响。

  在观众充满敬意的掌声里,董卿隆重介绍了申亮亮的妈妈杨秋花、爸爸申天国、姐姐申海霞。

  申海霞说,直到现在,她还舍不得删掉弟弟的手机号,有时想亮亮了,她就会给他发微信: 弟弟,姐姐想你了。 晚上的时候,她就躺在床上,把弟弟以前发给自己的语音信息播放一遍,听听他的声音,就感觉他还在自己身边一样。

  杨秋花说,亮亮是个孝顺的孩子,去年在母亲节到来之前,特意领着她去了一趟县城,给她买了一双旅游鞋。如今,这双鞋她还精心包好,舍不得穿。

  今年的清明节,也将是申亮亮家人第一次在这个节日祭奠申亮亮,他们想给申亮亮说些什么?申海霞说:“好弟弟,忠孝不能两全,你为国家尽忠了,对于父母的这些孝,姐姐和哥哥替你完成。你在天堂那边,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行了,也要好好的。一家人永远都会想你的,放心吧。”

  董卿说:“在阿拉曼英联邦士兵墓地上有这样一条墓志铭: 对于世界你是一名战士,但是对于我,你是整个世界。 我想,亮亮的离开,这样一次告别,可能是需要一个家庭,用一辈子去面对的创伤。”

  现场的不少观众,都是含着眼泪看完这一段采访的。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扩展2)

——CCTV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

CCTV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1

  勇气,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珍贵品质。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自身或他人给予的勇气。

  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第8期以“勇气”为核心主题。董卿与热衷公益支教的演员江一燕,养育了一对自闭症孩子的秋爸秋妈,“敦煌女儿”樊锦诗,“体操王子”李宁,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以及著名演员汪明荃、罗家英夫妇一同在朗读中分享了那些和勇气有关的故事。

  江一燕自曝小时候很孤独

  每个孩子,在成长时都会收获很多勇气,这些勇气支撑着我们面对长大后的各种困苦。大众眼中的江一燕,热情且充满活力,除了做演员,她还有许多不同身份:拍照拿过《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奖,做公益支教入选过《感动*》候选人,此外她还写书、拍电影,生活丰富多彩得令人羡慕。但在《朗读者》的现场,江一燕却坦言:“我小时候是一个很孤独的孩子,不知道跟谁交流。”

  这种孤独的改变起始于一位名叫章燕的舞蹈老师,江一燕坦言,这位名字中也有一个“燕”字的“燕子老师”给了她许多勇气,几乎重塑了她的生命,她说:“突然有一天有这样一个老师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她又像你的大姐姐又像你最亲密的朋友,我觉得完全改变了我。”

  在江一燕的记忆中,最幸福时刻之一就是燕子老师骑车送她回家的时候:“在一个孩子很孤独的阶段,她让我觉得很温暖。”甚至现在江一燕坚持的公益支教的事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了燕子老师的影响。究竟江一燕和燕子老师之间还有怎样的温暖故事?她又会为燕子老师朗读怎样的文字呢?

  汪明荃、罗家英现场“斗嘴”秀恩爱

  对于孩子来说,勇气能让你收获成长,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勇气更多时候被用来收获爱。从1987年认识到现在,汪明荃和罗家英相识相恋了整整30年。两人谈了22年的恋爱,直到2009年,61岁的“阿姐”汪明荃才和62岁的罗家英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在《朗读者》的现场,汪明荃坦言这是她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因为我们俩单身了很久,然后在六十岁的时候才决定结婚,我觉得这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

  普通人或许很难理解汪明荃和罗家英之间的情感,与外界的猜想有所不同,虽然两人相恋了那么久,但其实在结婚之前,他们一直都是分开住的,各自保持着各自的生活。而在持续了几十年这样的“分居恋爱”后,突然要住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两人的生活理念和性格其实很不相同。

  现场汪明荃“吐槽”罗家英:“我这个人喜欢干净整洁,他就东西扔得到处都是。”罗家英也忍不住回诽:“她是个大女人,我也是个大男人,不晓得谁听谁的。”现场这样的斗嘴小插曲几乎伴随着整个访谈,一会罗家英说:“吵不过她们,她们说的都是歪理。”阿姐立刻反击:“现在看的主要都是女观众,你要小心。”于是罗家英只好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表示“不说了,喝茶”,可爱的表现令场面显得温情至极。

  李宁:最有勇气的事就是不做运动员去创业

  除了成长和爱情,从小到大,我们都需要勇气去面对不同的挑战。对于李宁来说,到目前为止,他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不是在世界大赛上挑战各种高难度动作,而是当初离开运动队直接去了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小县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最开始,面对运动休闲商品稀缺的市场,李宁很快便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然而随着其他竞争对手相继入场,李宁公司也经营上也开始遇上了越来越多的阻力。2012年,李宁公司调整战略布局,甚至一度遭遇经营危机。为了帮助公司度过危机,李宁重出江湖,开始代理李宁公司的CEO,力图重振当年创建品牌时的雄风。

  谈起这次公司的低谷和当年身为运动员时在汉城奥运会上接连失误遭国人批评造成的低谷,哪一个更需要勇气面对?李宁坦言:“作为运动员,个人的挑战会大一点,成功也是你,失败也是你。作为一个企业大股东,一个有决策权的人,是否能*衡好最终往哪走,需要勇气。”现场,李宁将朗读一篇文章献给带给他勇气的李宁团队和那些陪伴李宁品牌成长的人,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秋爸秋妈:给孩子重新撑起一片天

  孩子的出生本应充满欢声笑语,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片寂静。2004年,秋爸秋妈忽然发现,已经两岁的双胞胎儿子还不会说话,眼神空洞。经检查,两个儿子均被确诊为孤独症。这个家庭的天塌了。

  2011年,哥哥秋歌又被确诊为白血病,这个家庭在寒冬中又颤了一颤。但是秋爸秋妈凭借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苦苦支撑,给孩子重新撑起了一片天。

  一起“卿”听秋爸秋妈讲述他们的故事。

  翟墨:海洋是我永远的眷恋

  在当代的*,有这样一位航海爱好者,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他是翟墨,他本是一位艺术家,内心深处的自由却偶然被唤醒,从此,海洋成为他永远的眷恋。让我们一起“卿”听朗读者翟墨讲述他与海洋的故事。

  樊锦诗:人们都叫她敦煌女儿

  人们叫她敦煌女儿,可她生在北*,长在上海。25岁那年她前往大漠深处,守护国宝54年,发表论著百余篇,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只是为了与莫高窟的千年衰亡之命搏上一搏!

  2014年,樊锦诗筹划30余年的“数字敦煌”档案落成,它的实现,宣告了莫高窟的消亡,从某种意义上,永恒停摆。敦煌莫高,得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季羡林先生极力称赞,他用了一个词:功德无量。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会议上,也曾这样评价:“莫高窟以非凡的远见,展示了有效的遗产地旅游管理方法,以保护遗产地的价值,树立了一个极具意义的典范形象。”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扩展3)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勇气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勇气1

  上周末,由著名主持人董卿担当制作人并主持的《朗读者》播出第八期,本期节目以“勇气”为主题,同时也迎来影视演员江一燕的亮相。在本期节目里,江一燕向董卿及观众讲述了“老师”一词给自己带来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及自己对它理解的深刻含义,并在现场深情朗读陈忠实先生的经典文章《晶莹的泪珠》,向祖国的每一位园丁致敬。

  为圆恩师梦想,带着勇气考取北舞

  在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老师必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很多人来说,“老师”一词甚至决定着接下来走的道路是如何的。节目中,江一燕表示十分感谢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位老师,在摄影的道路上,摄影老师教会了她摄影的含义:摄影不只是拍照,更是透过镜头看到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当在谈起心里一位对自己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又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深远影响的老师——章燕老师时,江一燕分享了关于这位老师的许多珍贵的回忆及温暖的故事,“章燕老师教会了我坚持,让我有勇气登台跳舞”,“小时候的我是孤独的,但是老师一直陪伴着我,她让我变得更开朗”。遗憾的是,就像每一个故事都未必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一样,章燕老师在江一燕初中时因病离世,但江一燕为实现老师追求舞蹈的最高殿堂的心愿而努力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并带着勇气一直走到了今天。

  陈忠实逝世周年,朗读作品表敬意

  陈忠实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于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成名著作《白鹿原》曾先后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适逢陈忠实先生逝世周年,江一燕在节目中朗读其经典文章《晶莹的泪珠》以表示敬意。文章里的女老师以晶莹透亮的泪珠,给予陈忠实继续学习的勇气,是他整个生命历程中的的重要回忆。正如女老师之于陈忠实一样,章燕老师也在江一燕走过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老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需要让学生拥有对未知世界和不确定未来探索的勇气。江一燕带着对章燕老师的思念和对这份勇气的感激,将数千个日夜的想念与感恩都寄托在这次作品朗读中。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扩展4)

——cctv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

cctv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1

  勇气,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珍贵品质。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自身或他人给予的勇气。

  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第8期以“勇气”为核心主题。董卿与热衷公益支教的演员江一燕,养育了一对自闭症孩子的秋爸秋妈,“敦煌女儿”樊锦诗,“体操王子”李宁,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以及著名演员汪明荃、罗家英夫妇一同在朗读中分享了那些和勇气有关的故事。

  江一燕自曝小时候很孤独

  每个孩子,在成长时都会收获很多勇气,这些勇气支撑着我们面对长大后的各种困苦。大众眼中的江一燕,热情且充满活力,除了做演员,她还有许多不同身份:拍照拿过《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奖,做公益支教入选过《感动*》候选人,此外她还写书、拍电影,生活丰富多彩得令人羡慕。但在《朗读者》的现场,江一燕却坦言:“我小时候是一个很孤独的孩子,不知道跟谁交流。”

  这种孤独的改变起始于一位名叫章燕的舞蹈老师,江一燕坦言,这位名字中也有一个“燕”字的“燕子老师”给了她许多勇气,几乎重塑了她的生命,她说:“突然有一天有这样一个老师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她又像你的大姐姐又像你最亲密的朋友,我觉得完全改变了我。”

  在江一燕的记忆中,最幸福时刻之一就是燕子老师骑车送她回家的时候:“在一个孩子很孤独的阶段,她让我觉得很温暖。”甚至现在江一燕坚持的公益支教的事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了燕子老师的影响。究竟江一燕和燕子老师之间还有怎样的温暖故事?她又会为燕子老师朗读怎样的文字呢?

  汪明荃、罗家英现场“斗嘴”秀恩爱

  对于孩子来说,勇气能让你收获成长,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勇气更多时候被用来收获爱。从1987年认识到现在,汪明荃和罗家英相识相恋了整整30年。两人谈了22年的恋爱,直到2009年,61岁的“阿姐”汪明荃才和62岁的罗家英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在《朗读者》的现场,汪明荃坦言这是她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因为我们俩单身了很久,然后在六十岁的时候才决定结婚,我觉得这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

  普通人或许很难理解汪明荃和罗家英之间的情感,与外界的猜想有所不同,虽然两人相恋了那么久,但其实在结婚之前,他们一直都是分开住的,各自保持着各自的生活。而在持续了几十年这样的“分居恋爱”后,突然要住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两人的生活理念和性格其实很不相同。

  现场汪明荃“吐槽”罗家英:“我这个人喜欢干净整洁,他就东西扔得到处都是。”罗家英也忍不住回诽:“她是个大女人,我也是个大男人,不晓得谁听谁的。”现场这样的斗嘴小插曲几乎伴随着整个访谈,一会罗家英说:“吵不过她们,她们说的都是歪理。”阿姐立刻反击:“现在看的主要都是女观众,你要小心。”于是罗家英只好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表示“不说了,喝茶”,可爱的表现令场面显得温情至极。

  李宁:最有勇气的事就是不做运动员去创业

  除了成长和爱情,从小到大,我们都需要勇气去面对不同的挑战。对于李宁来说,到目前为止,他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不是在世界大赛上挑战各种高难度动作,而是当初离开运动队直接去了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小县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最开始,面对运动休闲商品稀缺的市场,李宁很快便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然而随着其他竞争对手相继入场,李宁公司也经营上也开始遇上了越来越多的阻力。2012年,李宁公司调整战略布局,甚至一度遭遇经营危机。为了帮助公司度过危机,李宁重出江湖,开始代理李宁公司的CEO,力图重振当年创建品牌时的雄风。

  谈起这次公司的低谷和当年身为运动员时在汉城奥运会上接连失误遭国人批评造成的低谷,哪一个更需要勇气面对?李宁坦言:“作为运动员,个人的挑战会大一点,成功也是你,失败也是你。作为一个企业大股东,一个有决策权的人,是否能*衡好最终往哪走,需要勇气。”现场,李宁将朗读一篇文章献给带给他勇气的李宁团队和那些陪伴李宁品牌成长的人,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秋爸秋妈:给孩子重新撑起一片天

  孩子的出生本应充满欢声笑语,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片寂静。2004年,秋爸秋妈忽然发现,已经两岁的双胞胎儿子还不会说话,眼神空洞。经检查,两个儿子均被确诊为孤独症。这个家庭的天塌了。

  2011年,哥哥秋歌又被确诊为白血病,这个家庭在寒冬中又颤了一颤。但是秋爸秋妈凭借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苦苦支撑,给孩子重新撑起了一片天。

  一起“卿”听秋爸秋妈讲述他们的故事。

  翟墨:海洋是我永远的眷恋

  在当代的*,有这样一位航海爱好者,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他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

  他是翟墨,他本是一位艺术家,内心深处的自由却偶然被唤醒,从此,海洋成为他永远的眷恋。让我们一起“卿”听朗读者翟墨讲述他与海洋的故事。

  樊锦诗:人们都叫她敦煌女儿

  人们叫她敦煌女儿,可她生在北*,长在上海。25岁那年她前往大漠深处,守护国宝54年,发表论著百余篇,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只是为了与莫高窟的千年衰亡之命搏上一搏!

  2014年,樊锦诗筹划30余年的“数字敦煌”档案落成,它的实现,宣告了莫高窟的消亡,从某种意义上,永恒停摆。敦煌莫高,得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季羡林先生极力称赞,他用了一个词:功德无量。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会议上,也曾这样评价:“莫高窟以非凡的远见,展示了有效的遗产地旅游管理方法,以保护遗产地的价值,树立了一个极具意义的典范形象。”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扩展5)

——央视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汪明荃3篇

央视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汪明荃1

  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4月8日(周六)晚播出了第八期节目。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以“勇气”为主题,集合了李宁、汪明荃、罗家英、江一燕、秋爸秋妈、樊锦诗、翟墨等各领域的嘉宾一同分享各自的经历和故事。现场,汇聚了各种成长、亲情、爱情等元素的勇气故事,令不少网友直呼收获了勇气和力量,更将《朗读者》誉为每周必吃的“精神食粮”。

  汪明荃、罗家英现场“斗嘴”网友大赞“又暖又甜”

  勇气有很多种,但最常见的无疑是由爱而生的勇气。节目中,汪明荃、罗家英夫妇虽然整期节目都没有说过一个“爱”字,但无意中流露出的一些细节却让观众看到了满满的爱意。

  访问开始前,主持人董卿爆料了一个小插曲:罗家英曾拿汪明荃的围巾擦过眼镜,于是阿姐立刻略带埋怨地表示“这是名牌啊”,而罗家英则很快连连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这种下意识的生活细节似乎昭示这两人明显不同的个性。果不其然,在之后的访谈中,两人还是“斗嘴”不断,汪明荃刚抱怨“我喜欢整洁,他东西就到处扔”,罗家英就直言“她是个‘大女人’,每件事都喜欢安排别人怎么做”。这种充满反差萌的细节令观众们忍不住大呼,“有趣的一对好夫老妻”“有爱”“又暖又甜”。还有网友表示,“吵着架,心里为她打着伞。爱情,最好的模样。”

  现场,两人朗读了一篇冯骥才的散文《老夫老妻》,内容讲的就是两个爱吵架拌嘴的的老夫妻吵架又和好的故事。面对这有趣的安排,观众们纷纷表示:“文章挑得好,朗读吵架部分的时候罗家英真的一脸怒气,后面又特别柔和。我看得笑了出来,是真心的笑容,因为这就是幸福的样子。”

  自闭症儿童家长分享感人育儿经历感动网友

  爱,能让两个独自生活了几十年、个性还十分不同的人生出结婚一起生活的勇气,也能让父母拥有照顾自闭症孩子一辈子的勇气。现场,自闭症孩子秋歌、秋语的父母秋爸秋妈向大家分享了十几年来照顾孩子的感人经历,令无数网友大呼感动。

  正如董卿在节目中所说,任何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自闭症患者的时候,他们今后的每一天都需要鼓足勇气去面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往往具有言语发育和人际交往障碍,大部分还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无论沟通交流还是生活学习都困难重重。由于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自闭症患者有时还会显现出对自身和旁人的攻击性,秋妈在现场直言:“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孩子有时候会撞自己的头,有时候会抓着我的头发,也不管我特别的痛。”更让人心酸的是,哪怕家长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可能都一无所知,“怕他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我们爱他。”有网友感叹,在看到句话时,感受到了“戳心的痛”。

  现场,秋爸秋妈朗读了一首海桑的诗《给我的孩子》献给秋歌、秋语,也希望全*一千多万自闭症家庭能够从这首诗中看到勇气和力量。网友们在看过节目后纷纷表示:“替不会表达的孩子,谢谢你们。”还有不少网友在秋爸的个人微博下留言,直言:“全程哭着看完,我们都要为孩子好好活,感谢为自闭症群体所做的一切,永远支持你们,谢谢你们的勇气。”

  勇气,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心理状态,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纷纷表示在朗读者身上收获了直面艰难生活的力量。在《朗读者》中,每一次朗读背后的故事都能令人感受到类似的积极心态,因此也有观众把《朗读者》当做了每周必吃的“精神食粮”,而这或许也是《朗读者》在浮躁的综艺大环境中能独树一帜备受肯定的原因之一。

央视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汪明荃2

  勇气,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珍贵品质。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自身或他人给予的勇气。本周日晚,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将上演以“勇气”为核心主题的朗读。董卿将与热衷公益支教的演员江一燕,养育了一对自闭症孩子的秋爸秋妈,“敦煌女儿”樊锦诗,“体操王子”李宁,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以及著名演员汪明荃、罗家英夫妇一同在朗读中分享那些和勇气有关的故事。

  江一燕自曝小时候很孤独

  每个孩子,在成长时都会收获很多勇气,这些勇气支撑着我们面对长大后的各种困苦。大众眼中的江一燕,热情且充满活力,除了做演员,她还有许多不同身份:拍照拿过《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奖,做公益支教入选过《感动*》候选人,此外她还写书、拍电影,生活丰富多彩得令人羡慕。但在《朗读者》的现场,江一燕却坦言:“我小时候是一个很孤独的孩子,不知道跟谁交流。”

  这种孤独的改变起始于一位名叫章燕的舞蹈老师,江一燕坦言,这位名字中也有一个“燕”字的“燕子老师”给了她许多勇气,几乎重塑了她的生命,她说:“突然有一天有这样一个老师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她又像你的大姐姐又像你最亲密的朋友,我觉得完全改变了我。”

  在江一燕的记忆中,最幸福时刻之一就是燕子老师骑车送她回家的时候,“在一个孩子很孤独的阶段,她让我觉得很温暖。”甚至现在江一燕坚持的公益支教的事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了燕子老师的影响。究竟江一燕和燕子老师之间还有怎样的温暖故事?她又会为燕子老师朗读怎样的文字呢?

  汪明荃、罗家英现场“斗嘴”秀恩爱

  对于孩子来说,勇气能让你收获成长,而对于成年人来说,勇气更多时候被用来收获爱。从1987年认识到现在,汪明荃和罗家英相识相恋了整整30年。两人谈了22年的恋爱,直到2009年,61岁的“阿姐”汪明荃才和62岁的罗家英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在《朗读者》的现场,汪明荃坦言这是她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因为我们俩单身了很久,然后在六十岁的时候才决定结婚,我觉得这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

  普通人或许很难理解汪明荃和罗家英之间的情感,与外界的猜想有所不同,虽然两人相恋了那么久,但其实在结婚之前,他们一直都是分开住的,各自保持着各自的生活。而在持续了几十年这样的“分居恋爱”后,突然要住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两人的生活理念和性格其实很不相同。

  现场汪明荃“吐槽”罗家英:“我这个人喜欢干净整洁,他就东西扔的到处都是。”罗家英也忍不住腹诽:“她是个大女人,我也是个大男人,不晓得谁听谁的。”现场这样的斗嘴小插曲几乎伴随着整个访谈,一会罗家英说:“吵不过她们,她们说的都是歪理。”阿姐立刻反击:“现在看的主要都是女观众,你要小心。”于是罗家英只好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表示“不说了,喝茶”,可爱的表现令场面显得温情至极。

  李宁:最有勇气的事就是不做运动员去创业

  除了成长和爱情,从小到大,我们都需要勇气去面对不同的挑战。对于李宁来说,到目前为止,他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不是在世界大赛上挑战各种高难度动作,而是当初离开运动队直接去了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小县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最开始,面对运动休闲商品稀缺的市场,李宁很快便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然而随着其他竞争对手相继入场,李宁公司也经营上也开始遇上了越来越多的"阻力。2012年,李宁公司调整战略布局,甚至一度遭遇经营危机。为了帮助公司度过危机,李宁重出江湖,开始代理李宁公司的CEO,力图重振当年创建品牌时的雄风。

  谈起这次公司的低谷和当年身为运动员时在汉城奥运会上接连失误遭国人批评造成的低谷,哪一个更需要勇气面对?李宁坦言:“作为运动员,个人的挑战会大一点,成功也是你,失败也是你。作为一个企业大股东,一个有决策权的人,是否能*衡好最终往哪走,需要勇气。”现场,李宁将朗读一篇文章献给带给他勇气的李宁团队和那些陪伴李宁品牌成长的人,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央视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汪明荃3

  《朗读者》讲述勇气故事,汪明荃感慨婚姻。《朗读者》本期节目的核心话题是生活中的勇气,江一燕讲述了自己为贫困孩子的教育问题做的大量工作,而李宁则分享了商场搏杀的艰辛。汪明荃的故事最令人动容,她与罗家英长达30年的恋情终于依靠两人的勇气而走入了最终的婚姻殿堂。

  汪明荃罗家英夫妇

  《朗读者》本期节目用勇气为核心词汇给观众带来了几位嘉宾的励志故事,尤其是汪明荃和罗家英两位,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引起共鸣。主持人董卿这次特别使用了勇气作为主题与嘉宾进行探讨,因为她本人对此也有很多感触。

  另外节目嘉宾还包括朱敏个演员江一燕,她多年来一直对边远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做了很多工作。江一燕还在镜头前向大家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童年时的经历,那个时候她由于性格的原因,在心灵上经历了难忘的寂寞和彷徨。

  汪明荃罗家英夫妇

  罗家英与汪明荃是演艺圈中人人敬重的明星演员,他俩多年来在屏幕上塑造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两个人互相之间的感情基础也很深厚。但是很长时期以来他们却都没有做出结婚的决定。在长达近三分之一世纪的相恋中,两人虽相濡以沫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成为眷属。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他们不如60岁以后的年龄,才终于有所改变。在节目中汪明荃坦言这是他们一生中最需要勇气的抉择之一。

  《朗读者》江一燕

  来到舞台上的还有著名体操冠军李宁,这位闻名全国几乎人人都知道的功勋运动员,在节目中讲述了自己当年结束运动生涯毅然进军商场的经历。在他看来,自己虽然在奥运赛场上卫国争光时充满了勇气,但是后来勇敢地步入商业战场才是他这一生中最有勇气的行动。李宁在开设了运动用品企业后,经历了很多竞争,在业务上也曾经处于不利状况,但是他的勇气支撑着自己不懈努力,最终在经营发展上取得了大家都赞许的成果。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扩展6)

——董卿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 (菁选3篇)

董卿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1

  《朗读者》开播以来,每个周六晚上收看它成了我最渴盼的事儿。昨晚央视一套播出的是《朗读者》第八期,这一期的主题词是“勇气”。

  就像茨威格所说,勇气是逆境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种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有了改变的机会。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海论·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

  在这期节目的六位朗读者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学史家樊锦诗。很难想象,当年一位瘦弱的南方女子,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之后,就来到荒凉的敦煌,并且用来五十四年的时间坚守在大漠深处,她为敦煌所做的一切,被季羡林先生誉为是功德无量。

  伴随着钢琴家吴纯悠扬的钢琴声,主持人董卿在第八期《朗读者》中开场白是“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赞美勇气。莎士比亚说有勇必有德,正直的人不会胆怯。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失去了勇气,那将失去改写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在今天的节目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位又一位朗读者身上的勇气。”

  江一燕,她是一位演员,她被镜头记录着,她也很喜欢用自己的镜头,去捕捉她看到的美好。她还是一位多年坚持支教的志愿者,她身上的这份勇气,来自于她的老师。江一燕朗读的是作家陈忠实的《晶莹的泪珠》。这篇文章是陈忠实对自己学生时代生活的一个动人的片段的回忆。在绝境中遇到了一个可爱的老师,那是绝境中的光亮,那是久旱的甘霖。江一燕要把她的朗读献给她最亲爱的章燕老师。

董卿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2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等到那酷暑难捱,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在央视4月2日晚播出的《朗读者》中,演员张国强和在非洲马里壮烈牺牲的维和英雄申亮亮的战友们,一起为申亮亮的母亲杨秋花朗读诗歌《等着我吧》。申亮亮的父亲、母亲、姐姐来到现场,一起聆听这首感人心扉的诗。

受伤战友司崇昶:深情回忆亮亮生命最后时刻

在节目中,节目主持人董卿介绍,从1990年开始,我国开始派军事力量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当中。到目前为止,我国派出的国际维和军事人员超过了两万人次,为推动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和安全作出了贡献。2017年,*赴马里维和行动的全体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荣誉勋章。

几位参与马里维和行动的申亮亮的战友也在该节目中亮相。其中,司崇昶一腐一拐地来到现场。董卿介绍,司崇昶赴马里执行任务时受伤,现在还在康复中,所以,他无法长久地站立。

“有去了回来的,有去了没有回来的。”董卿声音低沉地说出这句话后,镜头对准了申亮亮的父亲申天国,他的眼睛红了、湿润了,明显在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悲伤。和去年相比,他又老了一些。

董卿接着说,司崇昶在2016年5月31日执行任务时受伤了,他的战友申亮亮却牺牲了。

“我每次想到这到心里特别不舒服,因为我失去了一个战友、兄弟。我记得,那里马里时间2016年5月31日2时50分左右,我和申亮亮执行站岗任务,一辆皮卡围着我们营区绕行两圈,开到离我们营区有200多米的一个小土包时,突然加速。这时候,亮亮就喊话制止,然后就指挥我开枪射击。这辆皮卡撞上营区外围的一个沙箱后翻车、着火。亮亮一把把我推了出去。他说: 司崇昶,你快撤。 我说: 咱俩一块撤。 亮亮说: 我是主哨。 然后,他一把把我推了出去。当时就爆炸了,我被炸飞、昏迷了。”司崇昶含泪讲述那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董卿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

4月2日,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第七期“告别”主题节目,姚晨惊喜亮相。现场讲述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难忘情谊,爆料曾被收留睡木板床,分享首当妈妈时与月嫂魏姐的故事及自己写下的文章《魏姐》。姚晨还现场深情朗读了鲁迅经典《阿长与<山海经>》,感恩每一次萍水相逢的遇见。

节目中,姚晨谈起了在自己生命中短暂出现却时常浮现于脑海的一些人。说到求学时的难忘岁月,她提到了在自己无处可去时,收留自己的“胖姑娘”。那时候,两人挤在一张极小的木板床上,“基本她就占了三分之二,然后我占了三分之一”,姚晨还开玩笑说自己“像个蝙蝠似的趴在墙上睡了一个月”。那种“异乡人收留异乡人”的温暖让她十分感激,谈及最后一次遇见,她难掩遗憾,“生命中好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默默地不见了”。另外,姚晨还与观众分享了自己与月嫂魏姐的故事。在第一次当妈妈的手足无措中,魏姐就像是她的战友,陪她度过了人生中最特殊的一个时期。“我发现她真的很爱孩子,她永远比我们更早发现孩子哪长了红疹,哪哪不太好”,关于魏姐细致的情感付出姚晨记忆犹新。她还特地给魏姐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下这段时光,“希望自己也能记住她,包括将来土豆长大后看到文章也能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人疼过他”。

带着自己对那些陌生人的感念,姚晨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朗读当中。她用真挚的声音,不徐不疾地把《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每一个片段娓娓道来。有趣的生活细节,惊喜的《山海经》,在姚晨的.朗读中显得十分生动。温情的讲述之下感情却并不*淡,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更是把所有积攒的感情瞬间喷发,把鲁迅对阿长的那份深厚情谊和哀思展现得淋漓尽致。听完姚晨的朗读,观众们纷纷表示“太感动了”“听得都入迷了”“从中听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

“每一次遇见,就像是一场告别”,“遇见”与“告别”是人生必经之路。继首期以“遇见”作为主题词之后,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本期以“告别”作为核心主题,嘉宾在感念过去的同时,也勾起了观众深藏于心底的情愫。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扩展7)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江一燕 (菁选2篇)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江一燕1

  上周末,由著名主持人董卿担当制作人并主持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第八期,本期节目以“勇气”为主题,同时也迎来影视演员江一燕的亮相。在本期节目里,江一燕向董卿及观众讲述了“老师”一词给自己带来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及自己对它理解的深刻含义,并在现场深情朗读陈忠实先生的经典文章《晶莹的泪珠》,向祖国的每一位园丁致敬。

  为圆恩师梦想,带着勇气考取北舞

  在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老师必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很多人来说,“老师”一词甚至决定着接下来走的道路是如何的。节目中,江一燕表示十分感谢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位老师,在摄影的道路上,摄影老师教会了她摄影的含义:摄影不只是拍照,更是透过镜头看到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当在谈起心里一位对自己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又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深远影响的老师——章燕老师时,江一燕分享了关于这位老师的许多珍贵的回忆及温暖的故事,“章燕老师教会了我坚持,让我有勇气登台跳舞”,“小时候的我是孤独的,但是老师一直陪伴着我,她让我变得更开朗”。遗憾的是,就像每一个故事都未必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一样,章燕老师在江一燕初中时因病离世,但江一燕为实现老师追求舞蹈的最高殿堂的心愿而努力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并带着勇气一直走到了今天。

  陈忠实逝世周年,朗读作品表敬意

  陈忠实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于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成名著作《白鹿原》曾先后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适逢陈忠实先生逝世周年,江一燕在节目中朗读其经典文章《晶莹的泪珠》以表示敬意。文章里的女老师以晶莹透亮的泪珠,给予陈忠实继续学习的勇气,是他整个生命历程中的的重要回忆。正如女老师之于陈忠实一样,章燕老师也在江一燕走过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老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需要让学生拥有对未知世界和不确定未来探索的勇气。江一燕带着对章燕老师的思念和对这份勇气的感激,将数千个日夜的想念与感恩都寄托在这次作品朗读中。

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江一燕2

  很多人说江一燕不太像明星,一点也不高调,很多时候都在做和演艺无关的事,安静得仿佛圈外人。她玩摄影,拿过《国家地理》的摄影奖。她做公益支教,入选过“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而这些,都是在得到一定成就后大家才恍然察觉,原来她还在做这个!近日,江一燕加盟《朗读者》,在节目中坦言自己小时侯很孤独,一位舞蹈老师对她的个性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江一燕表示这位老师就是那种沉默却充满力量的人,自己无论是低调做事的风格还是践行公益,都与那位老师的影响分不开。

  影响一生的老师:想把她的故事拍成电影

  如果不是《朗读者》,很少人会知道对江一燕影响最深的人会是一位默默无名的舞蹈老师。节目中,江一燕坦言这位名叫章燕的老师将小时候的她从孤独中拯救出来,给了她面对生活的勇气。至今她都记得老师骑着自行车载她回家时的场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非常幸福”。

  如今,江一燕自己也成为了一名“老师”。在她每年都去支教的山村里,“小江老师”的每次到来,对孩子们来说都像过节一样。在那里,江一燕会暂时放下自己的明星身份,“蓬头垢面”地和孩子待在一起。而这份坚持了十年的事业,也离不开章燕老师的影响。江一燕表示,在因病去世前,章燕还一直在结对帮扶山区的孩子,当地希望工程寄给章老师的信也被她一直保存至今,“我觉得她是特别*凡的老师,有些柔弱但力量非常强大。她也是那种沉默寡言的老师,她不会说很多。但是我觉得她的做的这些事情学生都会看在眼里。所以我相信我自己做的很多事情是跟老师给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影响,江一燕也希望能传递给更多的人,在采访中,她表示:“其实我老师的故事很长,真的希望有机会把它拍成电影。”

  江一燕为章老师以及她的学生们朗读

  低调公益的理由:公益不能盲目去做

  与许多明星的高调慈善不同,江一燕做公益支教一直安静而低调。她甚至不希望媒体去采访报道这件事,因为她觉得这会打扰到学生们的生活。尽管她也知道很多热心人真心想要帮助孩子们,但却并不赞成大家随意奉献爱心。采访中,江一燕表示:“我认为很多东西包括支教,真的不是盲目的,因为一味的盲目地给与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心里有一个接受度,就是他会怎么看待捐助。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无论如何,首先我的原则是让孩子们依然在一个单纯的环境里面去学习,去正常的生活。”

  而对于有需要的地方,江一燕往往会在实地考察后再做出帮助计划。去年,江一燕发现山区孩子因为缺乏学前教育,以至于在入学时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导致很严重的自卑,从而厌学甚至放弃义务教育的权利。因此,江一燕决定捐助一所“爬行者幼儿园”,让孩子能在集体生活中多讲话,活跃思维,目前效果也不错。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也是需要时间观察,在真正了解之后才去付出行动,才更有意义。”

  汇聚更多的"力量:邀冯小刚、刘涛一起建幼儿园

  不过低调并不代表不愿接受帮助,江一燕清楚地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为此她创建自己的“爬行者公益团”:团员们在各地建立分支,了解当地需要怎样的帮助,然后彼此帮忙。之前,有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写了一个物资清单,江一燕还发动了自己明星群里的朋友,让冯小刚、刘涛、赵薇等人帮着一起出力,大家也都积极参与,令她感觉特别温暖。

  江一燕会让明星朋友们出物资,但绝不会要求他们像自己一样做支教老师,

  她说:“我认为爬行者公益团是希望给予更多人帮助的*台,但帮助也需要技巧,有的人可能真的不适合做支教老师,可能他们可以做像服务老人或是自闭症儿童的任务。”通过给具有爱心的人安排合适的任务,让每个人都能量力而行地投身公益,这对于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也是十分恰当的安排。身为影视明星,江一燕自然也不会浪费自己的优势,她说:“我希望我未来的创作方向是一些关于支教题材的电影,让大家了解支教,可以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好的价值观。”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扩展8)

——董卿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第八期勇气

董卿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第八期勇气1

  很多人说江一燕不太像明星,一点也不高调,很多时候都在做和演艺无关的事,安静得仿佛圈外人。她玩摄影,拿过《国家地理》的摄影奖。她做公益支教,入选过“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而这些,都是在得到一定成就后大家才恍然察觉,原来她还在做这个!近日,江一燕加盟《朗读者》,在节目中坦言自己小时侯很孤独,一位舞蹈老师对她的个性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江一燕表示这位老师就是那种沉默却充满力量的人,自己无论是低调做事的风格还是践行公益,都与那位老师的影响分不开。

  影响一生的老师:想把她的故事拍成电影

  如果不是《朗读者》,很少人会知道对江一燕影响最深的人会是一位默默无名的舞蹈老师。节目中,江一燕坦言这位名叫章燕的老师将小时候的她从孤独中拯救出来,给了她面对生活的勇气。至今她都记得老师骑着自行车载她回家时的场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非常幸福”。

  如今,江一燕自己也成为了一名“老师”。在她每年都去支教的山村里,“小江老师”的每次到来,对孩子们来说都像过节一样。在那里,江一燕会暂时放下自己的明星身份,“蓬头垢面”地和孩子待在一起。而这份坚持了十年的事业,也离不开章燕老师的影响。江一燕表示,在因病去世前,章燕还一直在结对帮扶山区的孩子,当地希望工程寄给章老师的信也被她一直保存至今,“我觉得她是特别*凡的老师,有些柔弱但力量非常强大。她也是那种沉默寡言的老师,她不会说很多。但是我觉得她的做的这些事情学生都会看在眼里。所以我相信我自己做的很多事情是跟老师给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影响,江一燕也希望能传递给更多的人,在采访中,她表示:“其实我老师的故事很长,真的希望有机会把它拍成电影。”

  低调公益的理由:公益不能盲目去做

  与许多明星的高调慈善不同,江一燕做公益支教一直安静而低调。她甚至不希望媒体去采访报道这件事,因为她觉得这会打扰到学生们的生活。尽管她也知道很多热心人真心想要帮助孩子们,但却并不赞成大家随意奉献爱心。采访中,江一燕表示:“我认为很多东西包括支教,真的不是盲目的,因为一味的盲目地给与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心里有一个接受度,就是他会怎么看待捐助。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无论如何,首先我的原则是让孩子们依然在一个单纯的环境里面去学习,去正常的生活。”

  而对于有需要的地方,江一燕往往会在实地考察后再做出帮助计划。去年,江一燕发现山区孩子因为缺乏学前教育,以至于在入学时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导致很严重的自卑,从而厌学甚至放弃义务教育的权利。因此,江一燕决定捐助一所“爬行者幼儿园”,让孩子能在集体生活中多讲话,活跃思维,目前效果也不错。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也是需要时间观察,在真正了解之后才去付出行动,才更有意义。”

  汇聚更多的力量:邀冯小刚、刘涛一起建幼儿园

  不过低调并不代表不愿接受帮助,江一燕清楚地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为此她创建自己的“爬行者公益团”:团员们在各地建立分支,了解当地需要怎样的帮助,然后彼此帮忙。之前,有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写了一个物资清单,江一燕还发动了自己明星群里的朋友,让冯小刚、刘涛、赵薇等人帮着一起出力,大家也都积极参与,令她感觉特别温暖。

  江一燕会让明星朋友们出物资,但绝不会要求他们像自己一样做支教老师,

  她说:“我认为爬行者公益团是希望给予更多人帮助的*台,但帮助也需要技巧,有的人可能真的不适合做支教老师,可能他们可以做像服务老人或是自闭症儿童的任务。”通过给具有爱心的人安排合适的任务,让每个人都能量力而行地投身公益,这对于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也是十分恰当的安排。身为影视明星,江一燕自然也不会浪费自己的优势,她说:“我希望我未来的创作方向是一些关于支教题材的电影,让大家了解支教,可以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好的`价值观。”

推荐访问:观后感 朗读 勇气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3篇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1 《朗读者》第八期勇气观后感100字